冷雨萱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卡尔菲特丰年庆回顾|歌随芦笙起,米从田里来-春田计划

丰年庆回顾|歌随芦笙起总裁残情毒爱,米从田里来-春田计划
前言
2017年11月,广州举办首届丰年庆,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人来人往,钢筋水泥,却缺了土地和炊烟的气息,看不到耕作生态大米的农人。于是我们邀请了南方六省的农友,从乡村来到城市,与生活者们面对面,讲一讲他们的生态观和生态米。种与食跨越千里,再一次那么近。
丰年庆自然少不了喜庆的仪式,农友中也不乏多才多艺的能人,来自湖南怀化市通道县洞雷村的农友们,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侗族声乐盛宴。他们带着族中传承多年的大芦笙和家乡美食,怀揣着满心期待,“步履蹒跚”来到广州,只为身处城市森林的我们可以再一次听到土地、禾苗、丰收和远方的声音。于此,让我们再次跟随伙伴的回顾记录,感受那一个个触动人心的瞬间。
芦笙进城
2017年11月3日,早晨6点10分,洞雷村的芦笙响起。这天早上,芦笙队要出发去广州,参加首届米食主题的丰年庆活动。

按照侗族人的习惯,芦笙队出门远行前,要在寨子里吹响芦笙。大芦笙轰轰响起,小芦笙绕着转圈,一直吹着,直到走出寨门、鞭炮燃起为止,以祈求此次外出平安顺利。这样的仪式何乾梁,谁都不敢有半点怠慢。
这是洞雷村芦笙队第一次离开说侗话、吃糯米的侗族地方。出发前,大家都很忐忑,担心大芦笙上不了高铁,甚至一度想着放弃,不带大芦笙出门了。

芦笙队由三种不同大小的芦笙组成,音色各异,大芦笙高达三米,音色浑厚,是芦笙队的灵魂,要是没有了它,用老师傅的话说,就单薄了,也是少了魂。村里会吹大芦笙的师傅只有那么几个人,都是上了七八十岁的老阿公。年青人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和心思学吹芦笙,近年来匠人教育,连修芦笙都要跑去广西三江找师傅。这次出门吹大芦笙的师傅六十多岁,已经算是难得可见的“年轻”吴加芳。

最后还是决定带上一个大芦笙出发。
到了三江南高铁站,距离开车还有十五分钟。果不其然,大芦笙被站内工作人员挡在安检门外,理由是超过规定的长度,不允许带上动车。不管我们怎么交涉,只被告知违反了相关法例法规,无法安检。
此时距离开车还有十分钟圆白菜炒饼。站内无法寄存芦笙,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人把芦笙送回村里。更重要的是,少了大芦笙,芦笙队则聚不起那股气。
锯断吧。
从中间锯断吧,去到广州再把它接起来游艺风。
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提出这个建议。
时间紧急,其他人什么话都没有说,赶紧找工具刀,让老师傅从芦笙的腰上划一个圈,截断。
大芦笙分成了两截,从出寨子那时的雄赳赳气昂昂,到现在断成两截,散了架势。也就这样,终于符合铁路局的明文规定,能够进得去那个安检门了。
大家都来不及多想,赶紧趁着开车前几分钟,连忙往车里跑。

右上角的大芦笙还有重新接起来的痕迹
高速往前的现代化动车,和带着农耕印记的侗族传统乐器,第一次相遇,就如此猛烈粗暴。最后截断的,是被发展主义抛在一边的侗族文化。
江山是主,人是客
侗族喜糯食,直到现在,每家每户仍保留传统的糯稻品种,每年种植。而芦笙则在侗族稻作文化里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每年六月初一,洞雷村整个寨子会一起聚餐,过节。节前几天,村民提前用自己种植的老品种糯米发酵做甜酒,到了六月初一当天煮酒糟,一起喝甜酒鸡蛋狂刃。当天,芦笙会被放在祭祀台上,插上新摘的树叶,摆上新烧出来的米酒,由寨老们负责祭祀,祈求风调雨顺,稻米生长。
祭祀完毕,芦笙响起。
村里老人说,正月之后,一直到六月初一之前,是不能吹奏芦笙,怕惊动了禾花,影响稻米的生长情圣演员表。这个无法追溯的说法,大概是怕村民沉溺于玩乐,荒废了耕种,老祖宗用他们的方法,提醒着这片土地上的子孙:春耕时节,勤于耕作,把握春光,不失农时夏侯光姬,才对得起土地。

侗族流传一句古话:江山是主,人是客。生活在水田边、山林间的侗族人,早已有一套成熟的农耕智慧。稻田养鱼,鱼稻共生共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对于村民来说,不管是鱼还是稻,都是自然的馈赠。一到中秋前夕,田里要放水,每家每户都晒田抓鱼。提着竹篮去装鱼,回家用自己土产的山茶油烹炸,摆上几桌,吆喝着亲朋好友尝尝这田里的鲜味。多出的鱼,给各家拿去一点危情实录。最后留着的,做成侗家酸鱼,逢年过节,来了客人,便拿出来招待一番。
稻米丰收过后,土地要休息,人也要歇息了。农忙种稻,农闲唱歌唱戏、吹芦笙,也是侗族人的浪漫。

侗族喜糯食
村民常常会跟我们说起,记得以前,村里还没有什么人出去打工,村子好不热闹,每天晚上大家都聚在一起吹芦笙、唱侗戏,到半夜都舍不得回家。到了腊月,村子之间的走动开始变多,村民带着芦笙翻山越岭,去到别的村子做客,一去就是好几天。去到别的村子,唱戏、喝酒、斗芦笙,饿了就在村民家吃饭,醉了就躺在戏台上,等戏本唱完,芦笙也斗得差不多了,才舍得收拾家伙、回家去。

阿叔他们说起当年带着芦笙、侗戏,翻山越岭走村做客的经历,眼里满是亮光。
相信人从自然天地间来,最后也回归自然天地间去。这些祖宗留下的学问,都藏在了侗族的戏剧、歌曲里面,在侗族人的嗓音和舞蹈中代代流传。
一蔬一饭,皆难得
2017年的秋天,洞雷村芦笙队带着歌声和舞蹈,和各地农友来到了广州丰年庆的现场,把丰收的喜悦从田野边上带到了城市。这是芦笙队出的最远的一次门,虽然这路上并不那么顺利,甚至有些委屈和挫败,但那个被截断的大芦笙,瞿天临在丰年庆的现场,还是被接回来了。
阿叔们就地取材,在大家的帮助下找来了刀子、木板,卡尔菲特削榫卯,磨接口,最后还是把大芦笙接了回来,让它重新恢复出门前那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架势,也恢复了我们侗族文化的尊严和自信。
当大芦笙在东方文徳广场响起的那一刻,它越过了山川河流,也跨过了民族和地域,作为侗族文化的声音,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在这丰收的节日中,孤独地响起。芦笙队的老师傅说,我们出来,就要让大家看到侗族的文化,看到我们好的地方。

侗族的文化是什么,大概就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东西,尊重土地尕撒拉,尊重自然。在生活的社区里,大家和谐互助,充满浓烈厚重的情义和人情关系。这也是侗族人民对于一个社区、一个民族的归属与认同。

这也是丰年庆举办的初衷:尊重土地,尊重自然,重新建立人与土地、人与食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一蔬一饭中重新发现我们的生活。
而城市与乡村的联结,是其中的关键异世孽缘。
丰年庆结束的那个夜晚,人群散去,城市寂静,阿叔们郑重地围成一圈,古老的芦笙,在东方文德广场再次吹响。这也是一个仪式,不为展示,只是告别:我们要回家啦!

回去后,阿叔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侗文化的重要。今年,在绿耕社工的协助下,阿叔们要启动洞雷的侗文化保育项目了。大家发起了网络众筹,也需要找到热心公益、热爱农村、珍视传统文化的朋友一起,做众筹期间的爱心劝募大使。

今年的丰年庆不远了。
今年还会有远方的芦笙在广州吹响吗?
让我们一起来守护城乡那一端的、
侗族传统文化。
2018年11月底,丰年庆如约而至,
你希望可以吃到你家乡的米吗?
听到你家乡的民俗歌谣吗?
欢迎留言:
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传统米食?
说不定你就可以在现场体验到哦世家千年静守!
一周内留言点赞最多的,
可获得丰年庆神秘礼物哟!


洞雷的阿叔们
需要您
在9月7-9日,发起一起捐
并向朋友介绍该项目、获得朋友的捐款支持
成为爱心劝募大使
您将获得
1. 绿耕将为每位发起一起捐、并募捐超过200元的劝募大使,制作专属荣誉证书;
2. 每位发起一起捐、并募捐超过500元的朋友,都可以获得一份(3斤)来自绿耕云南项目平寨村的生态红米;
3. 如果您是公益同行、且募捐超过500元,绿耕为您提供一次免费参加绿耕对外培训的机会。
众筹成绩最好的大使
绿耕会给予特别奖励
募捐金额第一名,将获得来自洞雷村的生态茶籽油(600ml)1瓶;
募捐金额第二至四名,将获得来自绿耕从化项目的青梅酵素(300ml)1瓶。
我们
为您提供
1. 详细的操作指引;
2. 可一键转发的传播素材;
3. 向朋友介绍时的常见问题说明。
当然,活动期间
只要转发众筹链接,都是真爱!
报名活动,您可以
直接留言(标注“劝募大使”+微信号)
或扫码入群
和我们一起飞!

广州城乡互助网络计划(春田计划)
城乡互助网络计划是一个立足珠三角,关注青年人成长和城乡互助,以生态农业及社区协力农业(CSA)为核心议题的公益项目。我们希望连接关注和从事生态农业及CSA相关的机构和人士,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共同推动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城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