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春拍明清瓷全览-宝拍
中贸圣佳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中国古代陶瓷」宫廷瓷器专场
预展:6月18-19日
拍卖:6月20日 星期三 15:00(时间顺延)
二楼宴会大厅A厅
北京嘉里大酒店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号)
清康熙 五彩水仙花神杯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RMB: 10,000-80,000H:4.9cm D:7.6cm
康熙花神杯是清代官窑瓷器史上首次将诗词、绘画、书法、篆刻结合于一件器物之上的瓷器品种,其为之后的雍正、乾隆两朝珐琅彩瓷绘艺术奠定了基础。水仙杯为十二月花神杯之首,所绘水仙花神图案,为一月之代表。本拍品器型轻盈,胎薄体轻,白釉均匀润洁,外壁以青花五彩绘水仙寿石图,另面青花楷书“春风弄玉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诗句后绘“赏”字篆书款,为康熙官窑瓷器上乘佳品。相同作品可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出版)页 152曾奇峰,图 140。
清道光 青花缠枝西番莲纹笔筒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篆书款
RMB: 無底價H:11.3cm D:6.5cm
道光年间景德镇的官窑笔筒中多见粉彩花卉或单色釉雕瓷笔筒,唯有青花白描类笔筒存世 数量稀少,此件笔筒即为其中之一,底部书有“大清道光年製”六字篆书款,缠枝莲纹发 色纯正,层次丰富,是道光官窑青花笔筒中的精品。
来源:文革抄家退还之物
清乾隆 粉彩山水人物图砚屏
RMB: 無底價H:52.5cm
砚屏镶嵌于镂雕红木框之内,正面以粉彩绘山云楼 阁人物图,绘景远处峰峦秀起,群山逶迤,绿树掩映, 近处苍松翠柏,其间亭台楼院矗立。画面布局开合 有度,层次丰富,素胚勾勒出一片泼墨山水,色彩 淡雅素净,意境深远。整个画面构图饱满,景象刻 画细致,笔法精细畅意;陈设于书房,满溢文人气息, 为乾隆官窑粉彩瓷屏中优者。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大钵盂式案缸
RMB: 80,000-200,000D:34.5cm H:16.2cm
此青花缠枝花卉钵盂器型浑圆,通体满釉,为雍正官窑摹永宣缠枝花卉画意之作。器身外壁 满绘缠枝花卉图案,纹饰精细,不留空白,烧造难度较大,鲜有传世者。整器雍容典雅,稳 重华丽。钵为佛教法器。与此件拍品相类案缸可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根据雍正《各作 成做活计清档》记载:“雍正十一年八月十九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焦进朝交:‘青花 白地磁缸一件,传旨着配糊纱缸盖一件,内安暖炉水抽各一件,缸架一件,钦此……’”即 为此件藏品。此件器物的圆转造型与花卉图案的特殊处理应取“佛法无边,周行无碍”之意, 颇具兴味。
明 白釉刻花卉纹葫芦瓶
RMB: 無底價H:26.3cm
本拍品呈两节葫芦式样,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微黄,外壁釉下有划花装饰:颈部为回纹,束腰处有回纹并如意头纹,上下腹为缠枝花卉纹,近底处则是如意头纹。此瓶胎釉特征均与景德镇窑区别较大,当为明代其他窑口仿定窑之作。据《景德镇陶录》记载詹雯婷 ,在明隆庆萬曆时期,陶艺家周丹泉曾专注于仿定窑器,他的仿制作品世称“周窑”,其传世之作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明代“周丹泉造”款陶鼎(故瓷 17809 号);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制式纹样与本拍品相同的明代仿定窑葫芦瓶见于台北故宫官网;另见北京故宫亦藏与拍品极为相似的一例(见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田中精机,第 234 页),以上所述二例白釉葫芦以及本拍品或疑为周丹泉所制。
清乾隆 仿龙泉青釉锥拱荷花纹玉壶春瓶
RMB: 無底價D:20.5cm H:31cm
本瓶磨口长颈,溜肩,垂圆腹,圈足 ; 器形圆润饱满,秀美挺拔。全器施青釉,釉色清淡莹润,通体减地堆刻荷花纹饰,刀法流畅自如,莲瓣丰硕舒展、轻盈娇嫩,似浮萍荡漾于青瓷之上。此种形制玉壶春瓶釉色不仅见于仿龙泉式,亦有仿定窑式,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白瓷雕花玉壶春瓶(《瓶盆风华——明清花器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14年 2月,Ⅱ -28),锥拱荷花纹同本瓶一致,大小相近,可资参考。按目前已知,乾隆朝官窑此式雕荷花玉壶春瓶似仅见此仿龙泉及仿定两种釉色,极为难得。
清乾隆 炉钧釉大花觚
RMB: 無底價H:34cm
清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出炉钧釉,并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炉钧釉系仿钧釉而衍生的一种低温釉;《景德镇陶录》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其制作时先将瓷胎用高温烧成素胎,然后在瓷胎上施釉,再经低温炉第二次烧成。铜觚是商代青铜酒器,同时也是一种崇高的礼器,于燕礼和祭祀时使用。本拍品造型即源自青铜觚,器身作三段式,喇叭形口,腹部鼓出,上下均凸起一道弦纹,足胫外撇,造型古朴大方 ; 拍品釉面开有细小的纹片,其结晶体呈色深浅不一,呈蓝绿色长短不同的条纹,走向不一,迷离迤逦,于烈焰中幻化出另样瑰丽,满布器身,釉面光泽温润,釉中诸色交错,有如山岚之气,极尽变幻之能事。制式大小十分相近的一件花觚可见《中国名陶展 中国陶磁 2000 年精华》(大冢巧艺社,1992 年出版)图 151。
清中期 宜兴胎炉钧釉大撇口瓶
款识:“□簿成字岂能□亨”篆书款
RMB: 無底價H:47cm
炉均釉始烧于雍正朝,以低温烧就而成,为单色釉之名贵品种。《陶成记事碑》中所载试配成功与通用的十九种釉水品种中,炉钧釉居首,颇受皇室青睐,为雍正御窑之名贵品种。而本品以紫砂为胎,体型硕大,长颈鼓腹,通体施炉钧釉,釉中诸色交织,似山岚缥缈,云气幻化,迷离瑰丽,底钤“□簿成字岂能□亨”八字篆书款识,颇为少见。
记录:英国图维拍卖行(Toovey’s),2010 年 12 月 2 日,图录号1089。
清雍正? 粉青釉模印菊瓣小贯耳瓶
RMB: 無底價H:9.4cm
粉青釉是明代永乐时御窑厂在吸收宋代龙泉窑梅子青釉的翠青和景德镇窑影青釉透亮优点的基础上创烧的品种,因釉色青翠可爱如嫩竹而得名。此件拍品颈部两侧带有管状贯耳,腹部雕饰瓜棱纹并于近足处饰有仰莲纹,其内外施粉青釉,釉光丰腴之并不亚于宋代梅子青的润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与此拍品器型相同的藏品,详图可参阅《清康雍乾名瓷》图 57(台北故宫博物院,1991 年,页 88)。
明? 仿哥釉炉
RMB: 無底價H:9.5cm D:15.8cm
哥釉一色古雅,为宋器之精粹,备受后人喜爱,明代摹制的哥釉水准优异,神韵一如前朝,本品正是当时仿古之隽品。侈口出沿,外观浑圆,通体素面无饰,里外披釉,胎骨较厚,釉色滋润如玉,均匀光洁,轮廓柔和流畅。釉面布满大小纹片,纵横交织,开片深浅不一,形成“金丝铁线”,古拙而不失俊美。圈足施以酱釉,为仿宋哥窑“紫口铁足”之特征。明代仿古之风尤盛,仿汝、仿哥、仿龙泉等品种、造型不一而足。可参见上海博物馆藏一小碟,为景德镇刻意仿宋釉而烧制的品种,见《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页 127,图 3-48。另参见成化、宣德时期仿官哥釉品种,载于《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 年,页 115,图100、101;《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 年,页 192-193,图 69。
清康熙? 青花绿龙纹盘
RMB: 8,000-30,000D:19.7cm
款识:“大明成化年製”楷书款此拍品白地绿釉,并以青花勾盘沿圈线与底款,外壁绘四龙赶珠纹,盘心则绘立龙戏珠纹,盘底书“大明成化年製”,系属康熙御窑仿明之作。清代白地绿龙盘品种始创于康熙时期,分为釉上绿彩与斗彩两个品种,同类例子可参见北京故宫藏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第 217 页(紫禁城出版社,2005 年 10 月版);此类盘心绘赶珠团龙、外壁绘赶珠云龙的装饰组合为明清官窑盘类的典型纹饰,装饰技法十分丰富,可见诸如白地青花、白地绿彩、青花地黄彩、青花地绿彩、绿地紫彩等十余种,一式多法,为官窑经典。
清康熙 / 雍正? 斗彩胡人进宝图杯
款识:“大明成化年製”楷书款
RMB: 60,000-100,000D:8.2cm
碗心青花绘龙腾跃于祥云之间,矫健威严,外壁斗彩绘“八蛮进宝”场景,人物均有异域之风,手捧宝物作呈献状,显示太平盛世万国来朝之盛况。间饰祥瑞纹饰,口沿处绘折线花纹。底部楷书“大明成化年製”六字双行款,为康熙或雍正时官窑寄托款。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折腰碗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RMB: 120,000-200,000D:17.1cm H:8cm
清一代,明嘉靖朝御用瓷器的受欢迎程度与历代名窑相仿,清代帝王对嘉靖御窑的摹制热情从未间断,此件拍品即是乾隆朝景德镇窑场摹仿嘉定窑之作。《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事录》载:“(雍正七年三月)二十日……白地青龙嘉窑碗一件。奉旨……将此碗交怡亲王,着年希尧照此款式烧造些来。”自雍正朝此式一开,遂为后世宫廷的定例式样,乾嘉道三朝均有烧制。本拍品为折腰形制,外壁绘两条行龙,衬以壬字云纹,底落“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书青花款。其摹古主题体现在行龙的形态:龙首、龙爪和云纹均为明嘉靖的风格,青花浓艳而泛紫,亦直追嘉靖朝“回青”的上等发色。与此碗形制相同的藏品可见鸿禧美术馆 1992 年出版的《天民楼青花瓷特展》页 218 或朝华出版社 2005 年 1 月出版的《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第 239 页。
清康熙? 青花云龙纹小盖罐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RMB: 550,000-700,000D:9cm H:11.4cm
此拍品罐腹绘青花双立龙纹,釉面洁白光润,纹饰简练,青花发色浓妍,器制精巧工致,反映出康熙御窑的烧造水准,奠定了清官瓷风格与品质快速发展的基石。《清史稿》有记载:“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由各极其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形制近似的盖罐,同书双圈康熙年款,录于《故宫清瓷图录·康熙窑·雍正窑》,卷 1(日本学习研究社,1977 年版)图版 9;北京故宫博物院则藏有一件纹饰大致相同但尺寸稍大的康熙青花双云龙纹罐,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 年 10 月)图版 45 号。康熙御窑此式青花双龙小盖罐的制作较为稀见,完全相同者见于纽约弗里克博物馆藏的一对,编号 1965.8.164。形制及图案相近的青花云龙纹盖罐至雍正朝仍有少量的烧造,北京故宫博物院即藏有一件雍正款青花云龙纹双系盖罐,刊载于《清代御窑瓷器,卷一 下册》图版 33(紫禁城出版社出版,2005 年)。
清雍正? 青花莲瓣蕉叶“如意万寿”凸弦纹圣寿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製”楷书款
RMB: 80,000-180,000
D:16.8cm H:7.5cm
此件拍品碗口微外撇,弧腹圈足,胎质细腻,釉面呈微亮青,通体内外以青花为饰;碗心饰团花连环如意贯套,中心则绘卐字,寓意“万寿如意之意;”其中“卐”字与外壁团寿纹亦合万寿之意,碗外壁凸饰两道弦纹并由弦纹分割,与外壁团寿纹上部饰一周内绘团寿字蕉叶纹,下部一周菊瓣纹及莲瓣纹,足间饰回纹。此碗制作,绘饰,写款,无一不精,底款落“大清雍正年製”楷书款,为雍正朝御窑为皇帝圣寿而制。
清雍正? 斗彩灵芝纹小酒圆
款识:“大清雍正年 製”楷书款
RMB: 700,000-900,000D:7.3cm H:4.3cm
明代成化窑斗彩开创了斗彩瓷的先河,冠绝古今,清康、雍、干三代均对成化窑斗彩十分推崇,其中又以雍正御窑所摹者为最佳,几可乱真。常言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成化、雍正二帝相隔二百余年,却在瓷器上展示出相近的审美品位。本拍品以成化斗彩灵芝纹杯为蓝本,其敞口,深弧腹、圈足,造型俊秀纤细,胎釉润莹似玉。外壁绘斗彩团花灵芝云纹图案,此种斗彩小杯落款有雍正本朝款和成化寄托款,本拍品款识为“大清雍正年製”。小杯最独特之处是外壁四处灵芝纹的设色,上下交替饰以黑彩。然比较目前所见的成化窑斗彩灵芝杯、碗,均无法找到相同例,因为“成窑无黑彩”是公认的事实,故而这样的仿成化小杯的出现亦体现出雍正帝对摹制古器“好古而不泥古”的理念。英国前大卫德基金会、现大英博物馆馆藏一件清雍正斗彩灵芝纹杯与此拍品一致(详情参阅参见《Elegant Form and HarmoniousDecoration Four Dynasties of Jingdezhen Porcelain形秀色丽四代珍 优雅形式与和谐装饰 景德镇瓷器》,Colloquies on Art andArchaeology in Asia,1992出版,第 125 页,图 139)。故宫博物院亦藏有一例形制底款、纹饰色彩均与本品一致的雍正斗彩灵芝小杯(《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 年出版;第 257 页,图 235),此式雍正御窑斗彩灵芝纹小杯存世较为稀见,而若此件品相良好者则更是难能可贵。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清乾隆? 洋彩胭脂红地宝相花卧足杯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RMB: 600,000-800,000D:9.1cm H:4.8cm
碗敞口,深腹,圈足。内壁施白釉,温润细腻,外壁以胭脂色为地,绘洋彩缠枝宝相花纹饰,纹饰妍而不俗,柔美舒雅,繁密有致,佚丽不媚,不减清疏之气,微处尽显皇家尊贵典雅气韵。底内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书款。胭脂红又名胭脂紫、胭脂彩,因色红若胭脂而得名。胭脂地粉彩碗较为罕见,属珍稀之品,与本品相似者寥寥数例,一对乾隆洋彩轧道茶碗,外壁装饰风格与本品相近,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录于《华丽彩瓷—乾隆洋彩》,页 44-45,图 1。亦有一例乾隆洋彩轧道作品,为南京博物院所藏,可见《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 24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清乾隆 粉彩胭脂红地勾莲纹如意耳葫芦瓶”,品级极高,其腹部纹饰与本品相近,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社 2004 年,页 144,图 126,可资比较。来源:永宝斋曾藏
清雍正 / 乾隆? 粉彩过枝花卉纹小碗
款识:“宝田结绿珍玩”楷书款
RMB: 無底價D:8.9cm H:4.8cm
此碗敞口外侈,斜弧腹,下腹微曲内收,圈足较高。通体施白釉,细腻温润,内外壁以粉彩分别绘画折枝白菊、牡丹及月季花卉,寓四季富贵之意,红、绿、蓝、黄搭配相宜,设色清淡,素雅风格。本拍品与传统的官窑粉彩略有不同,传统御窑粉彩色泽粉嫩,纹饰繁缛,如此清新秀丽的粉彩器皿在乾隆官窑中略为鲜见,此品吸收官窑烧制技术结合秀雅的士气风格,显得风雅逸趣。
清康熙? 娇黄釉内外暗刻云龙纹盘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RMB: 80,000-120,000D:17.1cm H:3.8cm
此盘撇口,浅弧腹,圈足。内外壁均施娇黄釉,釉质匀净光润,发色明艳夺目。盘心开光内暗刻云龙纹,立龙驰于火云间;外壁饰游龙赶珠纹,纹样洒脱,龙纹造型生猛,气势雄浑,为康熙御窑良品。黄与“皇”同音,黄色在明清时期成为皇家至尊的御用色,皇家对其管控最为严格,清乾隆《国朝宫史》中载“内外皆黄者,唯帝后用”,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使用里外均着黄釉的器皿,可见此类黄釉器品级之高。见同时期一例黄釉龙纹盘,其工艺纹饰与本拍品皆相同,载于《清代单色釉瓷器》,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页 63,图版 23。
清雍正? 娇黄釉内外暗刻云龙纹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製”楷书款
RMB: 350,000-450,000D:25cm
黄釉是一种低温色釉,创烧于明代初期的景德镇官窑;因为“黄”与“皇”同音,所以黄釉瓷也成为了皇室的御用瓷器,《国朝宫史》曰:“内外皆黄者,唯帝后用”。明弘治朝的黄釉色泽最为均匀鲜艳,亦被称为“浇黄”或“鸡油黄”,后世官窑均以效仿弘治黄釉为目标;《陶成记事碑》记有:“雍正十三年(1735 年),一仿浇黄器皿,有素地、锥花两种……”,雍正朝出品的黄釉瓷器较弘治时期发色更明快清新。这件大型瓷盘内外均施黄釉,釉面光洁,发色淡雅,盘心及外壁暗刻云龙戏珠纹饰;其同制式瓷盘于各大博物馆及著名私人收藏家处见有记载收录:《清康雍乾名瓷》(台北故宫博物院,2000 年)页 74,图 37;《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 年)第 46 页,图 41 及第 50 页,图 45;《玫茵堂珍藏中国陶瓷》(伦敦,1994 年)中亦有记载:第 233 页,图 897。
清雍正? 柠檬黄釉小碟
款识:“大清雍正年製”楷书款
RMB: 120,000-150,000D:8.8cm H:2.2cm
此盘敞口、浅腹、圈足,胎薄体轻,形制秀巧。内外壁满施柠檬黄釉,釉色淡雅。雍正御窑中,单色釉以匀净、不事雕琢之美闻名,柠檬黄釉即始创于雍正年间,雍正十三年(公元 1735 年)唐英撰《陶成纪事》记载了“岁例供御”的 57 种彩、釉,其中的“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此类柠檬黄釉瓷器,等级较高。相类盘碟可比较大维德爵士旧藏两例,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载于《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Mingand Qing Monochrome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Chinese Art》,伦敦,1989 年,编号 B543-4;另见一对小盘,录于John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 Geneva, Chinese Ceramics》,卷 3, 日 内 瓦,1972 年, 图 版 A489-492; 再 一 例, 曾 先 后 纳 入Goldschmidt 及徐氏艺术馆,售于香港苏富比 1990 年 11 月 13 日,编号 67。玫茵堂、H.M.Knight 与 K.W.Woollcombe-Boyce 收藏、徐展堂旧藏及鸿禧美术馆所出书中皆有此种小碟,但其藏品尺寸较大、碟心施白釉。如此件小碟这般柔美温润、内敛含蓄者,甚为稀少,可谓雍正单色釉中的精品。
清光绪? 黄地绿龙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製”楷书款
RMB: 20,000-50,000D:10.1cm H:5.1cm
碗敞口微撇,弧腹,圈足。器腹先刻以云龙纹、卷草纹及如意云头纹,再通体施黄釉为地,外壁以绿彩绘饰图纹。足内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清光绪年製”六字楷书款。器外口沿刻饰一周卷草纹,近足处饰如意云头纹,主体通景装饰两条游龙于云火之间追逐火珠,二龙气势威武,线条流畅,刻花纤细精美。据《国朝宫史》记载,清代宫廷用瓷中,黄地绿龙瓷器属贵妃及妃使用,可见此器于宫廷用瓷中之地位。整器黄绿两色发色良好,格调明快,纹饰镌刻流畅生动,成对保存较难得。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盏托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RMB: 無底價D:12.1cm
拍品形制规整,款式别致。盏托内里绘青花云龙纹,一龙直视前行,一龙回首张望,龙形矫健,威武大气;托心饰“壬”字云,外壁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一周我的篮球梦。全器青花发色深沉典雅,纹饰描摹精细流畅。此式龙纹盏托多见于青花矾红、白地矾红彩者,通体青花纹饰者并不多见。
清乾隆? 青花外缠枝花卉内折枝九桃纹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RMB: 200,000-300,000
D:26.6 H:5.3cm
此件青花九桃盘是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场以明代永乐宣德年间使用“苏麻离青”钴料制作的青花盘为原型所烧造的作品,其青花的绘制着重仿制了永宣青花特有的黑褐色铁锈斑,青花发色皴染自然;与此盘形制绘法近似,带有乾隆款识的瓷盘多见为黄地青花制式,而白地青花样式则更显构图清气疏朗,色调清新;同类盘南京博物馆、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等处均有收藏。
清道光 浩然堂制青花莲瓣蕉叶纹梅花口八方花插
款识:“浩然堂”楷书款
RMB: 250,000-300,000
D:10.7cm L:7.8cm
堂名,斋名一般来自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清代帝王也常将自己居住的地方冠以书斋、堂名以明其志,抒其怀。而这种堂(斋)名之风也体现在了瓷器上。清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载 :“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皆用楷书,制品之人有四类,壹为帝王,壹为亲贵,壹为名士而达官者,壹为雅匠良工也”。“浩然堂”款识的瓷器出现于雍正和道光朝。此件“浩然堂”花插通身满绘青花莲瓣纹、蕉叶纹、卷草纹、锦纹及回纹;青花发色浓艳;其形制复杂,八方粘合且器身线条变化幅度较大,烧成难度较高故而存世数量稀少。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葡萄纹海浪折沿大盘
RMB: 1,500,000-2,500,000
D:37.5cm
永宣之际,为弘化天朝圣德,谕遣中官郑和七下西洋,中外往来遂变密切,此前中断数十年的海外经贸重开,与中东地区交流得以恢复,其中瓷器一项,深为当地贵族喜爱,故西下宝船之中不乏用于赏赉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视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元朝浮梁磁局,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其中永乐青花折枝葡萄纹大盘为御用之品及当时重要赏赉瓷 之一,亦为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者。本品即为此中之佳例,其形宏硕端庄,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海水浪涛纹,内外壁均饰十二朵缠枝花卉,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藤蔓绵绵,硕果累累,布局疏朗而饱满,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 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
此式葡萄纹大盘为重要而珍贵的永乐官窑瓷器,检阅目前各大收藏机构同类藏品可见数例,分别为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口径 38.1 厘米参见《明初青花瓷器》页 260,彩版 135
2、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口径 37.5 厘米参见《Chinese Ceramics-Selected articles from Orientations 1982-1998》一 书,页 104,Clarence F. Shangraw 著《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十五世 纪青花瓷器》一文,图 4.
3、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品口径 38.7 厘米参见《东洋陶瓷大观》第 7 卷“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单色图版 74,藏品号 685
4、瑞典斯德哥尔摩东亚博物馆藏品口径 37.5 厘米参见《东洋陶瓷大观》第 9 卷“斯德哥尔摩东亚博物馆”,单色图版213
5、土耳其托普卡普皇宫藏品口径 37 厘米
参见三杉隆敏《陶磁器染付文样事典》页 85
永乐一朝为朱明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开创之功甚伟,集古今之菁 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 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本品所具之重要意义在于其本身既是中国青花瓷器的珍品,又是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的见证。以本品为代表的永乐青花瓷器在中东地区深受欢迎,以致当地伊兹尼克陶器对此摹制成风,目前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作于 16 世纪初的伊兹尼克钴蓝料葡萄纹陶盘即为一典型实物,其主题纹饰显然摹自永乐此式青花大盘。两地文化交流的互动现象在此表现尤为突出,一器之微却遂成中外文明交流之见证,是为幸事。 —黄清华(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会员)
明永乐? 龙泉窑青釉凸莲瓣纹菱口大盘
RMB: 900,000-1,200,000D:47.5cm
此件拍品菱花口,折沿弧壁,内壁随菱花口呈数道花瓣形起棱线作凸莲瓣状,圈足内留有涩圈垫烧火石红痕,通体满施青釉,光素无纹,釉面浮光潋滟,釉色碧绿似玉,胎体厚重,器型沉稳大气,线条流畅。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龙泉窑青瓷“胎细体厚,釉浓式拙,色甚葱翠”。宋代极盛一时的龙泉青瓷,经元至明,仍继续烧造;此类大盘属中国陶瓷史上器形最大的作品之一。明初,龙泉窑奉朝廷使命,烧制御用瓷器,与景德镇官窑居于同等地位并相互参照摹制,所以明初龙泉窑处州官作,无论是艺术品位还是烧造工艺上,均臻精湛境地。曹昭《格古要论》:“古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今曰处器,青瓷”。明人所谓“处州瓷”、“处器”所指即此类龙泉官器。同本拍品制式相同的龙泉大盘见载于日本《静嘉堂宋元图鉴》(静嘉堂,2002 年出版)第 53 页,图 34;另见《故宫陶瓷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10 年 6 月)第 205 页图;《玫茵堂中国陶瓷》卷 4(1)(伦敦,2010 年)中亦有一件尺寸稍大,形色一致的明代龙泉大盘,详情参见第 12-14 页,图 1609。
来源:英国 Spink&Son Ltd. 旧藏
明洪武? 青花缠枝花卉纹凸莲瓣菱口盏盘
RMB: 600,000-800,000D:19.8cm
本拍品盏托腹壁为凸莲瓣式,口沿处亦呈莲瓣状起伏,矮圈足,火石红底;盘壁外随形描绘仰莲瓣纹,口沿则绘回纹及卷草纹饰,壁内绘折枝花卉纹;盘心绘缠枝扁菊纹一圈。盘心凸起一周开光小托承,内绘折枝牡丹纹。洪武瓷器造型纹饰上承元代,但并未固步自封,而是发展出其独特风格。较之元代瓷器纹饰之满,本盏盘绘饰布局则愈显疏密有致,疏朗清气。洪武一代青花传世较少,且呈色多青中带灰色调,发色欠稳定,如拍品明艳雅致的洪武青花盘,实难能可贵。综览各大馆藏,洪武朝青花器尊瓶盘碗无论大小,呈色鲜少能与其相提并论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纹样相类但相对简略,发色亦稍逊,见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年 8 月)图版 26;惟见北京故宫原清宫旧藏一例青花绘云龙纹盘,发色艳丽程度与拍品一致,可作参照,见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年 8 月)图版 23。
明洪武? 釉里红花卉纹凸莲瓣菱口盏杯、盏盘一套
RMB: 2,500,000-3,000,000盘 D:15.2cm盏 H:3.8 D:8.5cm
本拍品一式两件,盏与托二合为一套。盏托菱花口,折沿,浅弧腹,托心凸起一槽,槽内饰十字花纹,外环绘六组缠枝菊纹,内壁饰八朵折枝莲纹,折沿饰卷草纹,外壁饰仰莲瓣纹。足内无釉;盏托中心起一圆圈棱,与盏底吻合,小盏口沿处绘卷草纹,内外壁则绘折枝花卉纹,同盏托之绘纹相互呼应。此种菱口盏托源于元末,器型仿自中东金属,至洪武年间经御窑厂改良,花纹更为疏朗有致。如此器内饰十字花纹的盏托有数例,一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页 244,图版 225 号);一藏上海博物馆,见汪庆正编《青花釉里红》(上海博物馆,1987 年,图版 39 号);一载于A. du Boulay 着《Christie’s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Ceramics》(Oxford,1984 年,编号 148)。明初对釉下铜红彩的烧成温度控制仍不成熟,故而洪武朝釉里红瓷器大部分呈色灰黑,如此套盏杯盏盘般发色红亮者较为稀见。
明永乐? 甜白釉暗刻一束莲纹盘
RMB: 1,500,000-1,800,000
D:27.3cm H:5.3cm
甜白釉为明永乐朝景德镇御窑所创制的白瓷名品,其特色是胎质精白,釉水莹泽甜净,故史称“甜白”。《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见永乐皇帝对白瓷情有独钟,而莲纹是中国的传统纹样,有高洁清廉、出污泥而不染的寓意。东汉时期,莲纹随佛教传入中国并带动陶瓷上绘制莲纹的趋势,至两宋其已成为常见图案;而束莲纹始见于宋,耀州窑青瓷上就有“三把莲”字样的作品流传于世,到了明代永宣时期,莲纹常出现于御窑瓷盘装饰中而成为经典。盘心刻莲花、莲蓬、茨菰、浮萍,束以绶带,故称为“一把莲”。永乐朝此种大盘以青花绘一束莲者较多,甜白釉暗刻者则较少。同式大盘上海博物馆藏一件并曾借展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详见《特别展—中国の陶瓷》(东京国立博物馆出版,1994 年)第 171 页,编号 243;台湾鸿禧美术馆藏一件,可参阅《鸿禧美术馆—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出版社,1996 年一月)190 页,编号 76;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一件,详见《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瓷》(文物出版社,1993 年出版)的 82~83 页。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明万曆?回铃音 青花五彩云龙八仙祝寿图碗
款识:“大明萬曆年製”楷书款
RMB: 80,000-120,000D:17cm
五彩瓷器始烧于明代,是景德镇首创的釉上彩传统瓷。其烧造过程十分繁复,从制胚、烧成、彩绘、二次烧造的各个环节都对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万曆五彩素以色彩浓艳,画风写意闻名于世,特别是这一时期的青花五彩器将发色苍翠的回青料与釉上彩料巧妙搭配起来,形成一种交相辉映的强烈美感,此碗即是一例。本拍品敞口深腹,内外口沿分绘八宝及缠枝花卉,碗心绘五彩正面飞龙,碗腹则为通景八仙故事图,绘工精细,生动传神。萬曆时期瓷器绘画艺术风格普遍承袭嘉靖遗风,人物刻画多带有道教色彩,本品作为萬曆五彩瓷器的一个典型,继承并发展了嘉靖时期的五彩艺术风格。故宫博物院藏瓷中可见制式与此拍品相近的例子,详情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年 11 月出版)页 57,图 53。
明萬曆? 青花瑞兽纹小盘一对
款识:“大明萬曆年製”楷书款
RMB: 160,000-200,000D:9.2cm H:2cm
此对小盘敞口浅腹,弧形壁,平底圈足。整器施白釉,釉面莹润寺田拓哉,通体以青花装饰,内壁一周饰缠枝如意莲纹,盘心双弦纹开光内绘上古瑞兽,兼以山石、树木、花草纹饰,异兽分布于山石林木间,姿态各异,皆双目圆睁,炯炯有神状或显顽皮,或露可爱,憨态可掬;盘外壁饰对称饰折枝花卉纹饰。《杜预春秋左式传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可知这些古灵精怪之兽皆寓祥瑞之意,乃上古之瑞兽,且若麒麟者,有王者之瑞,更显高贵。明晚期时局动荡,故预示和平吉祥的瑞兽颇受喜爱,此一社会风尚亦反映到瓷器中。本品青花色泽浓艳,微微泛紫,纹饰以瑞兽为装饰题材,存世较为少见,为明萬曆时期青花瓷器上乘之作。
明萬曆? 青花四爱图八方蛐蛐罐
款识:“大明萬曆年製”楷书款
RMB: 300,000-500,000H:10.4cm D:10.4cm
此件拍品呈规整的八方形,罐盖稍稍隆起,器型稳重大气;烧制蛐蛐罐的工艺繁复,因八面瓷板需以釉泥粘合并经入窑烧制,而瓷板又极易因温度的轻微变化而导致变形开裂,所以八方盖罐的成品存世率极低。此盖罐八面均有青花描线开光枣真夜,绘有四爱图: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此题材自元代起即为青花瓷绘经典之一;罐面亦绘高仕图。整器青花发色明丽,笔法细腻,构图层次饱满。此件拍品为日本藏家旧藏,曾收录于 1933 年的《京都壹之桥伊藤家所藏品入札》中。
来源:京都伊藤家旧藏
展览及出版:《京都壹之桥伊藤家所藏品入札》
展览地点:京都美术俱乐部(京都市中京区御池通河原町西入)
时间:1933 年 5 月 13 日至 14 日
明嘉靖? 青花“鹿鹤同春”图葫芦大瓶
款识:“大明嘉靖年製”楷书款
RMB: 800,000-1,200,000H:43.9cm
拍品为葫芦式瓶,上下腹均丰硕圆润,口部细直。其口部与足墙均绘缠枝卷草纹,腹部中间以饰变形莲瓣纹和缠枝寿桃纹作分隔,上下主题图案均是鹤鹿同春,福寿延年。其青花一色浓妍泛紫,为回青典型之特征。嘉靖皇帝一生笃信道教,潜心修炼,由此瓶身上之道教图像可见一斑:仙鹤神鹿代表长生不老,更一语双关—“六合”即东、西、南、北外加上、下共宇宙六方;岩石上见一寿字,代表道教宇宙能量之“气”;“岁寒三友”松、竹、梅也是长寿、坚毅与忠贞的象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瓶与本品相同,见载于(《釉色与纹饰—明代青花瓷》,台北故宫博物院,2016 年,198 页,图版 57);另有一件原属于 HarryOppenheim 收藏,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载于 Jessica Harrison-Hall 所着的《大英博物馆藏明代瓷器 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馆,2001 年,图版 9:35);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亦藏一例(载于 Suzanne G.Valenstein 所着之《中国瓷器手册》,纽约,1975 年,图版 166);怀海堂另藏有一例,见《机暇明道:怀海堂藏明代中晚期官窑瓷器》展览图录维京英灵殿,香港中文大学,香港,2012 年,第 247 页;此外,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尚有一例,惜已截半,上部佚失。
记录:伦敦苏富比,2012 年 11 月 7 日,图号 0332
明嘉靖? 青花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款识:“大明嘉靖年製”楷书款
RMB: 850,000-1,200,000H:31cm
拍品通体青花装饰,主体纹饰为缠枝花卉纹,辅以蕉叶、海石榴、回纹等边饰,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是嘉靖时期典 型的青花上等发色;《陶说》称:“嘉靖尚浓,回青之色幽菁可爱”。拍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明嘉靖青花 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相同(见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册,页 89,图 83),另上海博物 馆亦藏有相同的一例(见载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年 1 月,图 1-51);怀海堂亦有一例相同,可参见《机暇明道 怀海堂藏明代中晚期官窑瓷器》第 170 页,图 35(香港中文大学 文物馆,2012 年 12 月初版)。就目前所知,包括本拍品在内,似仅见此四例。
来源:英国藏家 Mrs.Thompson 收藏
记录:伦敦苏富比,1954 年 3 月 8 日,the Contents of Shefffield Park,图录号 40.
明萬曆? 青花江崖海水云龙纹三峰笔山
款识:“大明萬曆年製”楷书款
RMB: 300,000-500,000L:16cm W:3.3cm H:10.8cm
萬曆一朝,皇帝懒政而精于玩乐,制瓷业达到极盛,“制作益考,无物不有”。故而内府所出御瓷制样皆是百般奇巧,或玲珑,或方器,或大缸,往往竭众匠之力而做之,进口回青料使得萬曆青花呈色浓艳清亮。萬曆朝青花瓷造型则在嘉靖朝基础上更显丰富,小件器物注重质量,精雕细作,笔山、笔管、笔盒等文房用具日益多见。本拍品即为一件工致的青花笔架,作品笔山呈三峰形,胎质紧密。堆塑三龙盘踞于三峰之上,手法娴熟,正中为青花正面龙,左右两龙则仅描绘侧面,昂首呼应,须发前披,底部则绘江崖海水纹,其青花发色纯正,纹饰构图饱满,绘工精致,风格极具萬曆青花热烈奔放的独特韵味。瑞士著名藏家鲍尔收藏有类似作品,图片可参阅《Chinese CeramicsIn The Baur Collec-Tion》(John Ayers 于 1999 年出版)第 130 页,图 76;款式近似的五彩萬曆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收藏。
明萬曆? 青花外云龙纹内壬字云纹连笔山长方笔盒
款识:“大明萬曆年製”楷书款
RMB: 400,000-600,000L:29.5cm W:11.8cm H:9.5cm
本拍品瓷盒呈长方形,委角子母口,通体以青花装饰:盖面和盒外壁四周均绘有双龙戏珠纹, 盒内则有山字形笔搁,并以青花满绘“壬”字形云纹。盖盒在萬曆时较为流行,故而式样繁 多,乃属御窑经典,有圆盒、方盒、菊花式盒、蛐蛐盒、菱形盒及方胜盒等,按用途可分为, 有果盒、文具盒、笔盒、调色盒等;本盒造型长方,内作笔山,应为案头置笔所用之笔盒, 萬曆朝盖盒内置笔山并内壁满绘纹饰者相较于其他盖盒,极为稀见;传世相类制式笔盒中大 多内里无笔山及无纹饰,并盖部多有佚失,本拍品盖盒具全,则更为珍贵。
记录:香港佳士得,2006 年 11 月 28 日泗洪天气预报 ,图录号 .1638。
明嘉靖? 青花云龙纹盘
款识:“大明嘉靖年製”楷书款
RMB: 250,000-280,000D:16.2cm
本拍品浅腹,通体青花绘饰图纹,盘心内绘祥云双龙,外壁则绘火焰纹。明代龙纹风格经历了一系列转变:从早期的阳刚矫健有力到中期的细长雅致,而晚期以嘉靖、萬曆朝为代表的是一种新的风格,一改前朝繁复的描绘极品鉴定师 ,而以简洁不受拘泥的笔调将龙纹简化,别有一番自然率意的韵味,本拍品即为此种龙纹绘法的具体体现。此盘整器青花发色沈稳妍丽,蓝中泛紫,为嘉靖御窑朝回青料典型发色。来源:荷兰私人收藏
展览:英国伦敦 The British Antique DealersAssociation 1988 年
明嘉靖? 青花庭院婴戏图大罐
款识:“大明嘉靖年製”楷书款
RMB: 1,200,000-1,800,000H:33.1cm
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在书法和文 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虽然清人编纂的《明史》 说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但史臣评价: “(世宗)晚年虽不御殿,而批决顾问,日无停晷。 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世宗一生 共八子,其中六子皆英年早逝,特别长子与次子均 是在被册立为太子后不久即逝。后嗣人丁不旺,一 直困扰着世宗,因此期盼子孙兴旺、多子多福正是 其心头之大事。众童子嬉戏之图,也或与道家返老 还童之仙术有关,故瓷匠皆喜以道家祯符为纹饰, 以悦君心,形成鲜明的嘉靖风格。该罐器型宏大, 布局考究,外壁通绘婴戏图,分别有“骑木马”、 “拜先生”、“拖木车”、“斗蟋蟀”等;所绘童 子神态各异,天真浪漫,童趣盎然。所绘之回青色 泽妍丽,构图严谨,画法古拙而朴实,层次丰富而 不乱。胎釉精良,釉层厚腴,为嘉靖御窑佳品。北 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明嘉靖青花婴戏图盖罐午夜开棺人,可 资比较,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 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 馆(香港),页 110,图 101。
明嘉靖? 青花云龙纹大缸
款识:“大明嘉靖年製”楷书款
RMB: 480,000-600,000D:48cm H:41.5cm
明代嘉靖一朝御窑厂的制瓷工艺中,一项难得的成就系成功掌握了烧造大龙缸的技术。“大龙缸”是一种 专供宫廷特殊使用的官窑大缸,由于在器身使用青花绘画龙纹装饰,故而得名龙缸。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 载:“嘉靖间……上忽命烧大缸,围至六尺,所用土料青料既多,比入火,十无二三完好者,坐是为虚费 甚巨,而人莫教言。”可见龙缸的制作技术难度。明代御窑厂曾经估价:大样瓷缸,每件估银五十八两八钱, 二样瓷缸,每件估银五十两;而当时官窑瓷器的平均成本,只有白银一两。故而大龙缸的价值远超其他普 通官窑瓷器。此件嘉靖青花大缸器型硕大端庄,风格敦厚古朴,唇口长直腹,下敛,平底无釉。瓷质坚致, 青花使用回青料,发色深艳浓郁,画风刚劲有力。青花龙穿花纹嘉靖大缸存世品多为矮阔形大缸,高窄形 者如本拍品则较为鲜见。传世嘉靖大龙缸多见于博物馆藏品,上海博物馆藏一例,见于 1989 年上海博物馆 出版的《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图版 21 号;另一例则着录于 1987 年艺术家出版社出 版的《明代陶瓷大全》第 317 页。
明嘉靖? 红绿彩云龙纹葫芦瓶一对
RMB: 160,000-200,000尺寸不一
此对瓶通体施白釉,白釉之上以红绿彩装饰绘画云龙纹,口沿下饰海水弦纹,又纹云龙纹,束腰处饰几何棱纹及弦纹,下圆腹绘团龙纹,近足处饰海浪纹及卷草纹一周。此件瓶由上至下以红绿两彩绘制纹饰多达五层,绘画繁复精细,成对保存,极为难得。鲜少见到传世品中此类嘉靖葫芦红绿彩龙纹器,可见玫茵堂珍藏一例绿地红彩者,售于香港苏富比,2012 年 10 月 09 日,图录号 42 及日本安宅所藏。
明萬曆? 青花花草纹捏塑太湖洞石鱼穿
RMB: 180,000-250,000
H:41cm W:35cm
此件萬曆青花摆件以太湖观赏石为原型,通身布满孔洞,线条虬曲往复,给人以“曲径通幽处”之感;以青花及点缀釉里红为饰,红蓝相映成趣,摆件顶端与底部分别绘有祥云及瑞草纹饰,令整器更增层次。本拍品器制奇巧,捏塑烧造工艺繁复,存世数量稀少,造型类似的另一青花仿太湖洞石摆件见于法国私人收藏(见附图)。
清? 青花岁岁平安图钵式缸
RMB: 無底價D:17.5cm H:14.7cm
缸以青花装饰,取形于僧侣所用钵具,唇口,弧腹,平底。通体施白釉,白釉莹润,口沿饰两道弦纹,腹身以青花绘雄鸡、山石、鸡冠花,有“官上加官”之意。构图清朗,笔法自如,青花发色浓妍亮丽,与白釉形成鲜明对比,风格颇为淡雅。整器造型圆润,色泽匀净,静穆怡人。
清康熙? 青花高仕图砚
RMB: 無底價D:10.5cm
此砚瓷质坚密,绘工娴熟,画面丰富,文雅别致,为明末清初典型风格。作品以青花绘高仕赏菊图,辅之以山石花卉、天高云淡,显出画面的宁静致远,充满文人气息。全器青花发色典雅,画意清逸,运墨而五色具,尽显青花的洒脱之美。
清康熙? 青花人物故事图四方尊
RMB: 8,000-30,000
L:11.5cm W:11.5cm H:28.5cm
通体以青花装饰,腹壁四面均绘饰人物故事图,通过青花分手的浓淡变化及工致的笔法,刻画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场景。口沿外侈,颈部亦青花为饰。器底有“宣德年製”四字款。造型独特,胎骨致密,釉面光洁。
明崇祯? 青花钟馗图筒瓶
RMB: 1,200,000-1,500,000H:45.5cm
明崇祯之前,不少青花瓷器虽以人物作装饰,但题材大多局限于八仙、仕女婴戏、高士等,而崇祯朝青花瓷器的人物故事题材则更为广泛,所见题材有十八罗汉、苏武牧羊、水淹七军、仙人乘槎、钟馗出猎图、东方朔偷桃图、浴象图、携琴访友图等。且受晚明高度发达的版画业的影响,青花瓷出现大量取材于版画和小说插图的有关历史、戏剧故事的题材,如:故宫博物院藏崇祯十年青花山水人物笔筒,即取材于战国时期须贾向张禄赠绨袍的故事。本拍品筒瓶的近口沿一周装饰釉下暗刻花纹和旋纹,以及一周装饰倒垂的蕉叶纹,筒身所绘钟馗骑鹿图,较为稀见,傍饰一小鬼持剑;背景中绘太阳、萱草和合欢树。崇祯、顺治年间社会动荡,人们喜以合欢树、萱草为饰、籍此来免除心中因战乱、天灾而带来的烦闷忧虑。所绘萱草为鱼鳞状,合欢树的叶子很小很密,由细小的叶子左右对称组成一小枝,再由若干小枝以放射状组成圆形,颇具特色。画面中还绘有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富明末清初时代特征。此筒瓶人物笔致细腻传神,崇祯瓷绘钟馗题材达如此精细者曾见极少数几例,但此筒瓶所绘钟馗尺幅之大就目前而言係仅见;且钟馗以鹿为坐骑的题材构思亦极为稀见,包括此拍品在内似仅曾见例有二、三 。此件來自明末景德镇艺匠的非凡创作,与西游记 红拂记 春宫图等被称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拍场所出现的少数几件为人津津乐道的极精彩的明崇祯青花瓷绘筒瓶。
明永乐 龙泉窑青釉墩式碗
RMB: 480,000-550,000D:22cm
五代人徐演《贡余秘色茶盏》,诗赞龙泉青瓷道: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龙泉青瓷素来以如青玉一般的质感赢得世人赞叹,以粉青和梅子青为代表的釉色苍翠欲滴、韵味无穷,显示出我国古代青瓷工艺的高水平。此件龙泉墩式碗即为永乐朝龙泉窑烧造之逸品,造型墩厚,釉色盈润,犹如远山晚翠,清丽淡雅。2005 年,西泠印社出版的《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引发各界对明初龙泉官窑问题的广泛关注。后国家相关文博单位对大窑枫洞岩窑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了一系列烧造遗迹,并找到一系列明代烧造宫廷用瓷的实物依据;不仅证实了《大明会典》、《明实录》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也进一步明确大窑枫洞岩窑址曾于明洪武永乐时期烧造宫廷乃至御用青瓷的史实。此墩式碗可参见一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龙泉窑青瓷划花四季花卉纹碗”;瑞士著名收藏家鲍尔(Bour)在其所藏中国精品瓷器中亦有一件形制相同的龙泉大碗,姜柔可参见《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 鲍尔藏中国瓷器》,Geneva 出版,2000 年,图 48)。
明 仿哥釉四方倭角小罐
RMB: 150,000-180,000H:9cm
此罐呈四方形,直口,鼓腹,内圈足。腹中部有接胎痕,通体施月白色哥釉,釉质凝厚,釉色沉稳,圈足处涂护胎汁遂呈现酱紫色胎骨。哥窑瓷器不尚纹饰,常饰平行弦纹,利落雅致。明·曹昭成《格古要论》记载:“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哥窑一直以来受世人珍视,与宋代官窑、汝窑、定窑、钧窑相提并论,并被后人冠以“宋代五大名窑”之名。
清乾隆 白釉观音坐像
RMB: 50,000-100,000H:23.5cm
观音菩萨结跏趺坐,曲臂,双手捧钵,头戴宝冠,冠中有化佛。身着白衣袈裟,袒胸饰以璎珞,飘带如行云流水卷搭于双臂。观音体肤及冠沿施金釉,其余通体施白釉,釉水厚润,宝光内敛。明清的景德镇窑、德化窑多有瓷观音雕像烧造。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曾多次降旨景德镇御窑督陶官唐英,要求烧造各类瓷塑,然而由于造像的造型复杂,对细部要求高,成功之作甚少,加上难以保存,故传世之加彩佛像相对稀见。该像造型大方,气质高雅安详,瓷质细腻,金彩艳丽,从做工及风格看,都具有乾隆宫廷造像的鲜明特征,是一件瓷塑造像精品。可见同时期唐英制白釉观音像,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着录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瓷》,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 年,图 164。
明 林希宗作德化窑观音坐像
RMB: 1,500,000-1,800,000H:19cm
明代德化白瓷制品分为塑像及器物两大类,其中的白瓷人物造像最能代表这个明清著名窑场的制作水平,其高度发达的艺术造诣得益于这一时期德化的众多瓷塑名家,诸如何朝宗,林希宗,林朝景等;林希宗即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善塑观音。此件林希宗的观音坐像左手持灵芝,右手倚膝,坐姿自在闲适,左足露于衣料之外,衣褶处均经过精心处理,展现出布料应有的柔软质感,观音面相似笑非笑,神态安静祥和,白釉发色润如凝脂;造像背部钤“林希宗印”篆书款。记录:伦敦苏富比 2001 年 11 月 8 日,图录号 326。
清 矾红描金花卉纹花盆
RMB: 無底價D:37cm H:20.5cm
花盆造型隽美大方,线条流畅柔和。器外壁满施珊瑚红釉,釉色妍丽夺目,发色纯正稳定。腹中部平行起棱纹一道,再于上部珊瑚红釉地之上以金彩绘缠枝花卉纹饰,纹路仍保持清晰细腻,是为仿漆器戗金工艺而制,艳而不俗。
清康熙 郎窑红釉梅瓶
RMB: 10,000-30,000H:21.5cm( 不带座 )
郎窑红釉器为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兼任景德镇御窑厂督理时所烧造的名品,它恢复并发展了元明以来的高温铜红釉工艺,为康熙时期仿明代宣德宝石红釉的创新品种,力求达到“色如初凝之牛血”般鲜红浓艳;其烧制非常困难,故而烧造发色上佳者,存世数量稀少。此件康熙朝郎红釉梅瓶发色鲜红夺目,造型修长优雅,为康熙窑瓷器中的精品。
清康熙 外矾红内青花一路连科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RMB: 40,000-80,000D:5.9cm H:11cm
碗敞口,深腹,圈足,足内青花双圈书“大清康熙年製”六字楷书款。 碗内青花为饰,内口沿绘菱格纹朵花一周,碗心主题图案绘荷莲鹭鸶 图,寓意“一路清廉”、“一路连科”、“一路荣华”;外壁满施珊 瑚红釉,色调沉着含蓄,光润艳美阿川阳志。珊瑚红是清初创烧的一种低温铁 红釉,釉色均匀,呈色红中闪黄,因似天然珊瑚颜色,故名。此碗珊 瑚红釉与青花并用一器作装饰不多见,成对保存,更显珍贵。北京故 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皆收藏有相同作品,可见《故宫博物馆藏清代 瓷器类选第一卷—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2005 年, 页 226,图 141;《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紫禁城 出版社,2005 年,页 194,图 60。
清 18 世纪 白釉暗刻双龙赶珠 斗笠杯一对
款识:“永乐年 製”篆书款
RMB: 30,000-80,000H:3.4cm D:10cm
甜白釉瓷器为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场创烧的著名白釉品种,釉色柔和悦目,以釉汁细腻如脂,纯白中又给人以甜美观感,故称“甜白”釉。甜白瓷斗笠碗胎料精细洁白,胎壁极薄,其侈口外撇,小圈足,因其形制宛若倒置斗笠故而得名,碗身暗刻云龙,纹路透光迎视则清晰可见,虽为清仿永乐之作,但如此精美的甜白釉暗刻器物极少,釉色甜白温润。
清康熙 青花外淡描海水内绘金山图盘一对
款识:“大明成化年製”楷书款
RMB: 138,000-180,000D:17.1cm
此盘敞口,浅弧腹,平底,矮圈足。虽然尺寸较小,但从所绘纹样看,却有惊涛拍岸、大气磅礴之感。整器用青花绘制,盘心场景应取材自“明四家”之一文征明的《金山图》(见附图);此盘中“水漫金山”图,画意如云海般波涛汹涌,浪潮四起,好似吞并海中嶙峋的山石一样,以青花代替水墨所作之画,艺术效果浑然天成。盘底青花双圈落“大明成化年製”楷款。
清嘉庆 斗彩花卉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嘉庆年製”篆书款
RMB: 300,000-500,000H:6cm D:15cm
《饮流斋说瓷》云:“何谓斗彩,盖所绘花朵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逗彩,谓彩绘之骈连有同逗并,实则市人以音相呼,辗转讹述”。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年间,以成窑斗彩声誉最金无忌隆;至清代,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装饰也更为华贵,清一代改变了成化斗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自雍正以后西风渐入,瓷器纹饰的风格出现了传统题材与西洋元素之分,此对嘉庆斗彩碗的装饰元素即为后者,以巴洛克手法设计装饰。此式碗制始于雍正,流行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除斗彩之外,亦见青花品种。本拍品外壁口沿以青花黄彩饰如意云肩纹一周,碗心和外壁均以斗彩绘折枝并蒂花卉纹,间缀贯套花卉寿桃纹,整体构图繁缛,纹饰华丽,宫廷色彩颇为浓厚。此式碗乾隆、道光朝器较多,嘉庆朝同类者则相对较为鲜见,成对保存更为难得,相同之器可见《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年 10 月出版)页 105;亦可见《静嘉堂藏清朝陶瓷—景德镇官窑之美》(日本静嘉堂,2006 年出版)图 45。
清嘉庆 粉彩甲子万年盘一对
款识:“大清嘉庆年製”篆书款
RMB: 120,000-150,000D:11.3cm
两只小盘形制相同 , 口微敞,浅盘腹,口唇鎏金,内壁及底施白 釉;内底以红彩绘团寿纹,外一周有五只红彩蝙蝠围绕,寓意福 寿万年;外壁饰黄地粉彩西番莲纹,对称四处开光,内用篆书写 “甲”“子”“万”“年”四字。“万年甲子”是清代宫廷器物中常 见的装饰创作题材,如清代督陶官唐英即曾在乾隆八年进折:“于十 月内在窑厂办理瓷务,因是时工匠皆齐集,复敬谨造得万年甲子笔筒 一对,回圈如意,幅辏连绵,工匠人等以开春正当甲子万年之始,悉 皆欢腾踊跃。”“甲子万年”为歌颂皇帝万寿无疆、江山永固的吉语。 嘉庆九年为甲子年,嘉庆皇帝模仿先朝乾隆皇帝制此“甲子万年”盘, 想必是借先帝一朝之洪福吉运,以此表达承继传统之意。
清雍正 仿哥釉双龙耳四方长颈瓶
RMB: 80令牌桶,000-120,000H:33.6cm
雍正一朝瓷艺精进,御窑厂集历代名品之大成,所出的仿古颜色釉,斑斓多彩,其中对哥窑的摹造尤为精绝,颇为雍正皇帝钟情,称其为“铁骨哥釉”。此拍品即为一件雍正御窑仿哥釉佳作:四方圆弧设计,长颈,双夔龙耳,折肩斜弧腹,线条流畅,哥釉特有的铁线开片布局疏朗均匀,造型大气美观,虽有伤损,但亦气度不减。
清康熙 郎窑红釉塔式瓶
款识:“滕氏祭器,鸣盛堂藏”款
RMB: 180,000-250,000
H:25.1cm
拍品通体施郎窑红釉,其釉面现玻璃光泽,开片均匀,口沿镶嵌铜边,铜瓷二质对比,橙黄 与朗窑红二色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韵。器底落款“滕氏祭器,鸣盛堂藏”。滕姓是一个历 史悠久、来源古老而纯正的姓氏,直接源于黄帝血脉。黄帝有 25 个儿子,其中有 14 个继承 和发展了 12 个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依(衣)。位居第五的, 就是滕姓,可见此为一件正统的滕人祭器。郎窑红釉器是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兼任 景德镇御窑厂督理时为仿明宣德宝石红釉所烧造的名品,它恢复并发展了元明以来的高温铜 红釉工艺,其郎窑红的釉料制作和烧成温度极难掌握,为康熙单色釉中之名品。 来源:伦敦古董商布鲁特父子(Bluett&Sons)旧藏 记录:1.Sold in these rooms, 1988 年 5 月 17 日,图录号 .56 2. 香港苏富比,1999 年 11 月 1 日,图录号 .334
清乾隆 黄地洋彩莲托八宝纹烛台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RMB: 250,000-300,000H:44cm
本品为乾隆时期清宫烛台之经典式样,端庄挺拔,尊贵高雅。 据《清文件》记载,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初一,员外郎四德、 五德、催长大达色来说太监鄂鲁里交……黄地洋彩蜡阡一 件……传旨:着发江西……照黄地洋彩炉、瓶、蜡阡样款、 尺寸、花样、颜色烧造五供三分……”烛台亦称蜡阡,即指 此类拍品。拍品烧造工艺复杂,需分段烧制:上为烛台双托 盘,下为内中空覆钟形足,通体柠檬黄为地,其上以洋彩满 绘缠枝西番莲八吉祥纹,花瓣脉络描摹精细,花叶扬卷,曲 线优美,由彩之浓淡表现花叶阴影,其纹饰富丽堂皇具典型 巴洛克风格,尽显皇家尊贵气势。且以金彩描绘边缘,彩釉 饱满,制作考究,代表了乾隆中晚期宫廷洋彩的高水准。佛 教发展至清代,五供的制作亦出现多种质地与式样,丰富了 五供的种类。相类品可见《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年,页 374;《广西博物馆古陶瓷精 粹》,文物出版社,2002 年,页 160,图版 170;《南京博 物院珍藏大系—清代官窑瓷器》,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年, 页 238。
清乾隆 洋彩矾红描金西番莲纹镂空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RMB: 600,000-800,000D:27.9cm
乾隆一朝堪称中国彩瓷发展之巅峰时代。其中最大的成就即是将雍正后期萌芽的洋彩瓷器推至成熟,使得东西技法与题材在清宫瓷器上得到完美结合。本拍品为乾隆朝一例经典的洋彩作品,其形精巧别致,口沿描以浓重的金彩,内壁下侧装饰一周矾红洋花,壁腹镂雕,敷施浅翠绿釉彩,色泽淡雅柔嫩长安春望。盘心中央彩绘正面洋莲花一朵,花蕊以黄彩涂饰点缀墨绿八个圆点,瓣片以粉色加白彩晕染而成,萼片则绘以矾红彩,吊饰钟形小花。周围再以四朵色泽不同的西番莲装饰,枝叶翻卷舒雅,底部施饰松石绿釉彩,质地匀净厚润,所用诸彩绚丽浓妍,绘画工艺精湛。洋彩的绘画设色妍丽繁缛,有别于传统技法,更需要画工高超的绘画功底与丰富的经验。唐英在乾隆八年奉谕编撰完成的《陶冶图册》第十七编“圆琢洋采”中曾作如此评述:“圆琢白器,五采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采。须素习绘事高手,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和,以白瓷片绘染烧试,必熟谙颜料、火候之性,始可由粗及细,熟中生巧,总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所用颜料与法琅色同。”可见洋彩制作颇为不易,彩料研制与调配技术异常讲究,绘画要求也是非一般工匠可胜任,因此,作为清宫艺术珍品留存至今已是凤毛麟角,故能与本品相对应者非常稀少,现存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东亚博物馆“乾隆洋彩花卉纹透雕大盘”口径 23.5 厘米,在造型、装饰工艺方面与本品颇为一致,可作参考。另见 2011 年 9 月 15 日纽约拍卖会许汉卿珍藏专场一件“蜗寄居士清赏”款青花山水粉彩镂空大盘,其与本拍品形制相同。
清道光 黄地洋彩穿花螭龙纹双龙耳瓶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篆书款
RMB: 1,200,000-1,500,000H:28.3cm
道光时期瓷器多沿袭乾隆时期的旧制,其造型创新式样少,纹饰也多采用传统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艺术风格相近。此瓶延续乾隆朝粉彩之风,施彩艳丽,绘制精细,纯净莹润的色釉与雅致的粉彩花纹相配,纹饰繁密,寓意吉祥。整器布局均衡,填色精准,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于至美的内廷恭造风格。底饰以清亮的松石绿釉,中央红彩书“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文款。
清中晚期 墨彩矾红云龙纹芦蟹图芦洗
款识:“芸石山房”楷书款
RMB: 無底價D:24cm H:6cm
墨彩始见于清朝康熙中期,流行于雍正、乾隆朝并一直延续至清末,犹如白纸作画,浓淡相宜,洁净素雅。康熙墨彩已单独作为一种釉上彩绘来表现纹饰主题,也有的略以极少的五彩相称。雍正墨彩较为多见,基本上突破了康熙时的大写意风格和以绿地托黑彩的技艺,采用纤细的画笔直接绘出墨彩纹饰,墨色浓淡有致,层次分明,格调高雅,有的似于纸绢上作的水墨画。乾隆继承了雍正时的清淡色调,施彩浅淡,渲染绘似水墨画,偶有加施珊瑚矾红彩之例。该洗呈钵形,通体施白釉,以墨彩矾红彩装饰。洗外壁对称饰螃蟹芦苇,寓意“二甲传胪”或“黄甲传胪”,借此祝人官运亨通、前程似锦。洗内底通景绘云龙图,云蒸雾绕,巨龙盘旋,口喷云雾,气势磅礴。画面张弛有度,虽为瓷胎彩绘,却散发出浓重的水墨气息。
清乾隆 松石绿地洋彩宝相花福庆纹花盆
RMB: 100,000-150,000L:43.1cm W:27.6cm H:22.5cm
松石绿釉为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的新品种,是以铜为着色剂入窑二次低 温烧造而成的低温颜色釉,其调配为达到呈色均匀的效果需要多道工 序,此时御窑厂所制松石绿地瓷器无论是釉彩品种抑或造型均极为丰 富。此件花盆呈长方形,深腹,折沿口,器身外部通体施松石绿釉并 以红、黄、蓝、绿、墨等多色在松石绿地上绘缠枝西番莲图样,四面 正中则绘蝙蝠与吉祥结,寓意鸿福齐天,吉庆有余;折沿顶部以黄地 粉彩勾绘缠枝西番莲纹一周。花盆造型大气,属内府花器,绘画技法 上摹仿西方光影技法,注重枝叶的明暗表现及花朵花瓣的立体层次。
清道光 道光斗彩花卉纹彩盘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篆书款
RMB: 180,000-200,000D:21cm H:4.5cm
盘成对,通体斗彩为饰,以青花勾勒,红、黄、绿、赭彩填绘。盘心中央为青花红彩团寿纹,外接对称相间寿字八个与贯套纹一圈。外壁口沿一周饰简化如意圆点纹,腹部绘变体寿字纹与贯套纹;此盘釉彩具佳,且成对流传,较为难得。根据纹饰主题,应为宫廷庆贺寿辰之物,从传世品看,该纹饰始创于雍正时期,一直沿用至道光。相类器可见 G.Avitabile,《Fromthe Dragon's Treasure》,伦敦,1987 年,图版 57;《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年,页 306。
近期热贴·目录
中贸圣佳春拍高古瓷全览
巴黎苏富比春拍——明清瓷篇
伦敦佳士得春拍成交结果——明清篇
香港佳士得春拍——浮生闲趣高古瓷全览
香港佳士得春拍——浮生闲趣明清瓷全览
宝拍欢迎更多专业诚信的艺术品收藏家和商家入驻平台,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也欢迎您后台联系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让宝拍日趋完善。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