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幼儿园这样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坤上清
丹麦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这国度里,孩子们也过安徒生童话故事中般的幸福生活!
教育的目标:学习环境创设
丹麦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
丹麦幼儿教育的课程框架
丹麦公园里供孩子玩耍的的高空索道
教育的目标:学习环境创设
5月24日,丹麦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国家“日托关爱法案”。
新法案对幼儿教育目标的表述十分发人深省:“教育的目标是创建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环境,而非教孩子”,也就是说,儿童是在某种环境中成长的,这种环境比具体的教学法更为重要。
幼儿园主要是创设学习的环境,包括硬件和合乎审美的环境、合适的生师比、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师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往关系,游戏、有计划的活动、日常活动等等,从而获得儿童在社会性、情感、体能等各方面的发展。
丹麦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
日托关爱法确定的三个目标领域分别是“为有孩子的家庭增加灵活性和自由选择”,“为所有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福利以及连贯的儿童生活”,“通过专业性和清晰的领导获得高质量。
新法案重新明确和强化了幼儿教育的这些基本理念:
1、玩是关键(Play is key)
“游戏是儿童的天职”是幼儿教育的名言;在丹麦的所有幼儿园,这也是一个基本现实波莱罗舞曲,“玩中学”(Learing by play)的概念深入人心。
丹麦幼儿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量的户外活动,无论刮风下雨、冰雪严寒,儿童每天必须在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下雨则穿着特制的雨衣。
他们的一句名言是“没有不好的天气,只有不对的衣服”。
在游戏和户外活动中,儿童不但可以强健身体,提高身体活动的能力,而且要学习自我照顾、合群、交流、克服挫折、解决冲突等等。
儿童穿着雨衣在雨天玩耍,图片由Lisa Van提供
丹麦幼儿园对游戏的态度,与我们所说的“寓教于乐”有所不同,“寓教于乐”的出发点是教育的士判官,而用玩乐作为包装。
而“玩中学”重视的是孩子真正的玩,学习只是自然的后果。我们的讲师丽萨的金句是“孩子不会为了学习而去玩耍,然而学习会在玩耍中自然产生”。
然而,近年来由于科技革命和PISA测试带来的“教育恐慌”陈粒 祝星,社会上对儿童以玩为主的教育方法产生质疑徐鸣涧,担心会降低教育质量和竞争力。新法案重申和确定这一价值,意义重大。这也是基于科学研究的结果。
Lisa老师创造的儿童戏剧表演周长娟,图片由Lisa Van 提供
丹麦奥胡斯大学Dion Sommer教授在多国做的研究,认为儿童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并非越早越好,结论是“Early start-Later loss”——早期开始,后期失去。
这意味着要清楚地认识幼儿教育的短期和长期效益,应当追求的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得未来。
2、关注孩子的权利和影响
在孩子看来他们自己是有独特价值的,这是对个体和个性化的关注。由于儿童生而不同,因此不应追求整齐划一和标准化,孩子有权不高兴燕京纳豆,有权选择不参与活动,有个人的兴趣爱好,老师需看的只是看到TA、陪伴TA天津顽皮哥。
因而,丹麦幼儿园最常用的一个概念是接纳、包容,相对而言是我们不常用的。
丹麦幼儿园:可以不高兴的儿童,图片由Lisa提供
一位丹麦教授介绍他发现的两国幼儿教育的异同,虽然难免以偏概全,但还是很生动的。
丹麦老师关注每个儿童的说法,中国老师则倾向于关注表达最好、做的最好的孩子。
丹麦的儿童教育是过程导向,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参与和情绪,结果并不重要;中国则是结果导向,要求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丹麦的幼儿园孩子与老师相互尊重,合作完成活动,中国老师则是教导和维系孩子的纪律。
丹麦的老师认为孩子天生不同,每个人应该做自己;中国的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做到最好邓佩仪。
我们在一所幼儿园看到大班儿童的演唱和器乐演奏,与中国幼儿园的表演相比绝对不是高水平的,但它既不是表演也不是公开课,就是儿童日常的活动奇骏越野车,孩子们十分高兴和投入,这就够了。
这涉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不同目标。以美术为例,有人说中国的儿童都不会画儿童画,而是画成人画。
幼儿园儿童的演唱
整体的幼儿教育观
加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理念,既包括培养“完整的儿童”贾雨岚,而且强调“所有孩子必须是社区的一部分”,从而将幼儿教育置于家庭、环境和社区的整体发展之中。黄光宏
这意味着儿童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发展。我们访问过北菲茵市的市长雨樱花歌词,他明确将儿童的早期关爱照料视为市政的第一要务(第二是老人,第三是就业)。
这种关爱不仅仅是提供财政支持,而是致力于创建一种“健康生活”。
从怀孕开始就关怀跟踪父母的状况灵媒女,在孩子出生的头五个月要进行四次、五个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从而正确地开启一个儿童的人生,培养未来良好的公民。他认为这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高的投入。
在丹麦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疯玩”,攀爬、登高、旋转、巨大的秋千等等,足令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心惊。
此外,是父亲的作用。儿童的户外活动很多是由父亲陪伴的。丹麦的夫妻享有两人累计为一年的育婴假,于是许多父亲可以带着孩子四处溜达,酿成一种社会性的“暖男”的文化。
丹麦幼儿教育的课程框架
与中国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相似,丹麦新立法确定的国家课程框架:
教育内容的“六大领域”分别是个人发展(个性发展和才艺),社会发展(社交能力和包容性),交流和语言,身体、感官和运动,自然、科学和户外活动,文化、社区和审美(文化表现形式和价值)。
仅从词语上看,区别在于我们缺乏对自然体验和户外活动的特别重视;另外,也缺乏社区的支持和发展审美的概念。
与理念上的差异相比,中丹幼儿教育的真正差异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
例如我们的幼儿园过大的规模和过高的生师比,缺乏强制性的、大量的户外活动,缺乏对不同个性和发展状态的孩子的包容性,缺乏与所在社区的互动,艺术教育则偏于演唱、表演的技能学习,以及“小学化”的知识教育等等。
写在后面的话
关于中国、丹麦文化差别,一个丹麦老师举例说,有个男孩玩闹,泼了女孩一身脏水,来接女孩的母亲未置一词,对女儿说:啊,今天你一定玩得很开心吧?
而中国老师最通常最关心的问题孩子受伤了怎么办,幼儿园要承担什么责任?
显然,背后的文化和制度完全不同,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资料来源:“教育思想网”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