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萱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宁波到上海火车时刻表丹道功法:金丹大道修炼之全功-银杏学会

丹道功法:金丹大道修炼之全功-银杏学会

丹道功法:金丹大道修炼之全功

一、基础要领
1、静坐式:道家修炼,从静功开始。
静坐有两种方法,其一:双跏趺坐,刘虞佳也名结跏趺坐,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再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名如意吉祥坐。另一种是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再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名不动金刚坐,如此姿势,自然端直,不致前后左右摇摆。假使初学静坐,或年事已高,难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半跏趺坐。
其二:单跏趺坐,也名单盘膝坐,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只将左腿置于右腿上,不需再将右腿置于左腿上,为如意坐。另一种是只将右腿置于左腿上,不需再将左腿置于右腿上,为金刚坐。此两种坐法,较双盘有缺点安佑饲料,因左右膝盖会落空,身易左右倾斜。
以上二种是佛家和道家的静坐法。如果单盘也做不到,可将两小腿交叉于两股的下面,也名交叉架坐,亦称散盘。此是儒家的坐法。
初步练功的人,不宜用“单盘”,更不宜用“双盘”,只宜“散盘”。先把双腿放平,贴着坐凳,同时要把腰腿放得很松,随即先蜷盘右腿,把右足的后踵,轻轻抵触“会阴穴”(穴在前阴与后阴的中间)i的同音词。再把左脚蜷盘,同时将左足的后踵,轻轻抵触右足的“跌阳穴”(穴在足胫弯的凹陷中)。一直到练习纯熟了,腿不发麻,再改进为“单盘”,单盘也练纯熟了,再进步到“双盘”。
注意头正身直,虚灵顶劲,虚心实腹。“道法自然,静者得之”。
道家修炼,不拘外形,行、立、坐、卧、蹲、跪、趴,横竖均可,而以四大威仪较为常见。师曰:“道家修炼,非必盘坐不可,因为这是内在的功夫,并不取决于外在的形式。曾见有人盘坐一生,自我标榜道行不浅,结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内在丹诀之故。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于猴子捞月,执形而求,远道千里”。故以自身条件而定之可也。静坐不只御寒,且能去热,更令肥人变瘦,瘦人增肥,因为肥瘦皆是病态,静坐能消万病。由此可知,静坐对人有百益而无一害。
丹经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抱脐下之珠,卧则调丹田之息。”行,可缓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态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或双手相叠,放于丹田。坐,可以盘坐,盘坐较为稳固;亦可两腿放下坐于凳上,双手相叠(或掐诀),放于丹田,或手抚两膝亦可。卧,可以平躺,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丹田;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丹田。以上各种姿势,皆须注意头脊正直,自然安适,以利气血流通和放松入静。
2、双手结定印:双掌掌心向上,左上右下相叠(女相反),两掌重迭好之后,顺着自然的姿势,放在肚脐之下,微微摆在腿上,或随自然倚托在小腹外边也可以的。两拇指尖轻触,这个握手方法的要点,必须把两个大拇指尖微微接触,接触之后,将大拇指略略向掌心内收,以两指笔直,自觉有一股内劲自然发出,互相抵触为标准(注意:不是故意用劲)。照法操作,那股内劲是自然发生的。或不想掐印,两手心向下,抚两膝亦可。
3、两耳返听:静功的初步法诀,是要用在“听息”的上面,但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而是通过听呼吸的法诀,使自己的心神安静下来,逐步达到“入静”的境界。
4、塞兑垂帘:所谓塞兑,即闭口,舌顶上腭,以防神气外泄。舌顶上腭,是炼炁的起码常识,但其原理,无人深究。人之上腭部位,有两个小窝,伸进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称为“天池”,此非针灸之穴位,乃属修炼之关窍。其窍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脑,为神炁会聚之所,其窍不闭,则漏神漏炁,修炼家言“口开神炁散”,即是此义。故须舌尖反卷,上封此窍,抿口合齿,保养神炁。神炁相抱,则津液易滋,随口咽下,灌溉五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另外,舌顶上腭,还有接通任督二脉的作用,丹道术语称为“上鹊桥”。还丹之时,大丹亦从此窍降下,倘不接通,则易外漏鼻窍而走失,谓之“玉柱双垂”,毁人性命,不可不慎。
所谓垂帘,即旧说把眼皮微微合拢,只留一线微光的方法。按这种方法,有两种操作形式。一种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线外光。一种是干脆把眼皮轻轻合上,一点光也不露。初学的人,以采用微微合拢,留一线外光为最合理。因为功夫练到归元的境界,眼会自然的闭合,向内抽缩似的闭着。又因为初学的人完全闭着眼,容易昏沉,念头易生。
丘祖曰:“塞兑者,口开神气散,故塞之也。垂帘者,眼全开神漏,全闭神昏,惟垂帘微启耳。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心肾内日月,交接于内,两眼外日月,交接于外。攒簇水火而不散,气自调矣。”
5、自然呼吸:鼻吸鼻呼,为丹田自然呼吸,非常人之胸喉平常之呼吸。
诀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吸为天地正气。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强闭出入,与死静者无异。又或任其出入,则元气随呼气而出,反为天地所夺。是以有抽添之说,使气之呼吸至于根蒂。吸自外而内,呼之亦入内,吸刚来于子宫玉洞,呼则直上昆仑巅顶,呼吸旋为一气,成为胎息。虽然,一气如何至此?盖呼吸久,但觉有一吸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为胎息也。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不知呼之亦在内,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气矣,而后方谓之“添年药”。
6、放松入静:意念引导全身放松,在自然呼气中身体或某个部位摇晃几下,即可放松。注意放松不是松懈,须保持头正身直。要做到位,须下颌内收,如绳吊颈状,可保持头正身直。
尽量排除一切杂念。有“身静、心静、意静”三大层次,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炁,意不动曰炼神”。待心无所想,心境清静,气息平和之时,即可开始练功。
初功在寂灭情缘才子骂小花,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体会止念、入静、存想、回光、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要领。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进入下一步修炼。

二、行功正法
(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第一步、炼精化炁(行补身漏,筑基炼己,得却病延年之果)
1、静坐,双目微闭,返观内视,静中观想祖窍(两眉中心略下些,又名山根,但非天目)内现出一粒白色的明亮光珠,圆陀陀,光灼灼。光珠照亮整个上丹田,通明透亮,虚室生白。默想数分钟。
2、默想数分钟后,意想光珠降入下丹田内,化为一片光明,光明充满整个丹田,并用意微微观照住这片光明内景。如红日初升,照于沧海之内,如烟似雾,若隐若现,恍兮惚兮,静待玄关开窍,真阳发动。诀曰:身如太虚,真空妙有。回光返照,疑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炼气化神之功也。
3、不可过于着意,只下丹田时时有知觉即已。着意即落于“有”,无意即落于“空”,皆非道也。还须设想一切皆“无”,即自己身体,亦不自觉其“有”,惟有一点诚意,存于下丹田,不偏不倚,无念无思,方合于静坐之道,即抱定此旨,坚心做去,不见效验不止。
4、静坐一月之久,即觉心气平静,呼吸自和,渐而下丹田微觉震动,渐而胸中热液下降下丹田,渐而下田温暖,渐而震动,传及全身,达于四肢,渐而督脉血液,由背后起,过玉枕、上田、明堂、鹊桥、重楼,达于黄庭(中丹田)。
此系血液流通,与阳精过关入黄庭事不同,要明白心领。渐而全身血液,能随意聚于下丹田(意存则气血来潮,意散则气血分散。静坐日久,方能使全身气血,听命如意。又法曰血河车者)。渐而下田异常温热,而内肾如汤煎,睾丸通过热气,渐而目前发光如电。渐而华池玉液盈溢,渐而脑后震响,渐而血脉畅通,渐而外肾不举,渐而阳关紧闭心花怒放造句,复返童身,气足体轻,目朗耳聪,百病不侵,延年之果得矣。
5、收功:渐渐地,缓缓地,听候内炁自然发动、自然运行、自然收敛、自然停止。眼球左右各转动7圈,搓热双手熨两肾,意注命门。恢复平常状态之后,再静坐数分钟,静养片刻,再深呼吸3次,然后收功下坐即可。
提示:
1、补身之理:人在母胎,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离母体.遂有人形。由一岁至十六岁,阳气充足,丹田气满。有时气到阳关,外肾感发,即有情欲之思。一与妇人交合,于是十余年之元阳,遂至遗漏。此漏既开,最难复闭,为日渐久,则身体所生之精液,多由此窍遗漏,(精液一去,元气随之)故成为败絮其中之躯壳。风雨摧残,寒暑凌逼.疾病感染,丧亡渐至,此人之所以不能长生也。需补身之理,既如上述,于是补身之法尚焉。其法行于既漏之身,将所漏之窍,复行塞闭,并将已漏之精,再行补足,及至精满气足,补功已毕,即神爽体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不求自得,此为修真中之第一步也。
2、补身之诀:凡为既漏之身,情欲一动,则身中精气,随情欲直奔阳关,于是外肾暴举,即顺行其生物之规道,此亦天理自然,为造化之机,非人故欲如此也。学习静坐,第一要注重精气,不使外泄,乃能补得身体。
3、欲使精化为炁,先要明白精与炁的相互关系。须知精与炁本是一物,炁为精之源,精为炁所化。未化精前为先天炁,炁既化后为后天精。炁所以化为精者,皆因后天情念之动,心火遂起,而先天炁化为后天精矣。欲使精化为炁,最易简的方法就要使炁不化精;欲使炁不化精,须使心念不起,不堕后天,自可摄精归源,这一点全仗性功之精纯。
4、年轻人可以直接从炼炁入手,而老年人就要从炼精起步。年轻人炼炁,其实就是炼炁化神之功,因年轻人精全炁旺,故须以神炼炁,以炁养神;老年人炼精,其实就是炼精化炁之功,因老年人精衰炁枯,故须炼精补精,以精补炁。老年人补足精炁,才能与年轻人一样起修。年轻人可以省略“炼精化炁”一步工程,较老年人修真为快。年轻人如果试图按老年人的路子修为,反而自走弯路,炼精不成,最易自伤命宝,可不悟哉!
中年人则须适当掌握,兼而修之,介于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应有所取舍和侧重即可。先贤将年轻、中年阶段之人定为最佳修炼者。但无论老中青,在百日筑基内必须禁欲止漏,以后亦须节制,不可纵欲。
先贤将人类的年龄段按四等划分。钟离权真人曰:“凡时有四等。人寿百岁;一岁至三十乃少壮之时,三十至六十乃长大之时,六十至九十乃老耋之时,九十至百岁或一百二十岁乃衰败之时也”。从此可以看出衰、老、中、青四等中自己属于哪一时期阶段。
5、初学静坐,时间以半点钟至一点钟为宜。静坐日久.以一点钟至两点钟为宜。若不觉其苦,再延长时间,亦无不可。功纯则效速,功少则效缓,自择可也。古人静坐,每日以子午卯酉四次,约三月之久,即可将补身功夫完满,俗称百日筑基。惟因身体有强弱之不同,行法有得当与否,所以成效有迟有速也。
6、只有外部形体不动,内部炁机才会积聚发动。道家静功之法,总以身体不动为最大原则。丹法有一句口诀,叫做“勿忘勿助,勿疑勿惧”。
7、内炁发动,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时候,不可用自己的后天意识做主将静功罢休,更不可受惊吓、被干扰、起妄念、动情绪,否则可能会出问题。
8、具体火候的运用,亦可取诀:“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实。”能真正理解这四句修道古诀,并能在修炼中确实做到,证明你已经进入到上一个层次,自然阴精足而无精补也,很快基成无漏而产真阳,进入还丹功程,采后天中之先天也,乃逆运之法。
9、道家筑基之正法,静功入手第一步,须要修性于祖窍,把意念放于祖窍,因为此处是性之根源,欲使吾人散乱之心会聚一处,只有收归于此,才能见到性光。如果用目光代替性光,那就达不到修“性”的深层次功夫了。
10、如守静多日,还是两眼漆黑,这是入静还没有深入的缘故,继续静下去总会见到。不要着急,但是也不要追求。须知光的发生,是在心性凝聚之后,自然发生的现象,不是想来就来的。还应当在入静上多下功夫,逐渐领悟。将来就会发生眼前见光的现象,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可追求。
11、看到眼前有光,但是心中跟着高兴起来,这个光就忽然看不到了,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心性未定、心性还未降伏阶段的表现。心定光即定,而心不定光亦不定,起初阶段做到完全心定不太容易,会有不稳定的时起时伏,所以就要在具体功夫之中修正之。
12、根据性光,可以检验自己的功夫。性光不见,即心性尚未进入清静,性光现而复失,则心又动念而入于散乱。所以根据性光,可知自己心性尚未完全凝定。这时就要注意扫除一切思虑念想,再从止念上下功夫,使心性做到完全不动念,则已现之性光,必然时时光明,而无得而复失之忧。
13、观光之中,光的颜色,须要身心验证方能见到。一般来说,如果完全入静,眼前出现的是白光,古人云:“虚室生白。”
人的五脏之炁,亦应五色。白色之光,乃属肺炁,炁主于肺,静则炁聚,故为白色。其他心炁为红色,肝炁为青色,脾炁为黄色,肾炁为黑色。随着功夫的变化,都可能有所表现,但是不要管他,这是自然的。
14、如果从功夫的较高层次而论,五脏之炁,会聚于中宫丹田,逐步结成大丹,中宫为脾属土,则其所见之光,乃为黄色。这些都不要管他,功夫只管做去,只要见到光,就要顺其自然,就是正确的做法。
15、如果在光中看到某种事物的形象,就是说明在心念上尚未完全扫清思虑,还有一些潜伏的念头暗中作怪,因而无形的光会呈现有形的东西。这个还要在扫除心念上再下功夫,前面讲到无论光是什么形状,都不要管他,亦有这方面的含义。如看到平时看不到的形象,当成什么天上发来的信号,认为自己的功力已经非凡,马上就要成仙了,这是无稽之谈!如果这样错认,只会进入魔境。嗟夫!进道甚难,入魔极易!修炼之人,千万不可在此错认路径,进入魔道,误入迷途。
16、意守法诀:在观照丹田光明之时,如果出现丹田气冷,杂念纷飞的情况,可适当地把意念专守于丹田的窍位之上,意气相随;当丹田气暖,心境清静之时,则把心念转守于虚空光明之上,观光守空。这样有欲观窍,无欲观光地灵活运用意念,可以有机地调节丹田节的整个采聚过程。使凝炼出来的丹气不寒不火,不老不嫩,恰到火候。
17、调息诀:在观照丹田光明时,须以意引鼻息转入丹田气机的阖辟之中,想着呼吸的是丹田的元气,而非外界空气。调整呼吸使其细、匀、长。
人之肺与丹田之间,犹似存在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惟修真者知之,称为“橐龠”,为道家秘传之关窍。
人在胞胎之时,此“橐龠”相通上下,连接脐带,从生母呼吸受炁,那时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并未形成口鼻呼吸,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丝毫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行于口鼻,变为常人之呼吸,即肺呼吸。丹田呼吸的初步口诀,就是要开橐龠。当然橐龠在上乘丹法中自有妙用,这里不过是起首功夫而已。
18、静功的初步法诀,是要用在“听息”的上面。在听息的基础之上,逐步做到心神的安静之后,眼前自然就有性光的发现。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而是通过听呼吸的法诀,使自己的心神安静下来,逐步达到“入静”的境界。所以静功的初步法诀,是要用在“听息”的上面。
19、所讲的观光,是在有光之后,以似观非观的意思去体验。不是说在听息的时候,再分出心来去观光,这样自然无法专一用功。而是说通过听息,达到入静之后,性光发生,同时也就体会到了光的存在。
20、听息是随息而听,观光是有光而观;听息是有为的,观光是无为的;观光之后,听息也成为无为。由听息进入观光,也就真正达到了入静的境界。
21、“听息”与“观光”两大法门,是自然而且无为的方法,不是强调用意念;须知道家静功的层次,所谈听息与观光两大法门,看似简单,其实高深。应当从功夫印证中实际走入去,就会明白。
第二步、炼炁化神(行换身法,通周天,结丹,以成长生不死之果)
1、及至阳气满足,丹田不能容纳,其如火珠之炁,即而他方寻觅窍道,上冲则有心脏压迫,不得伸张,于是下奔阳关,直冲外肾,外肾即有感触。此时宜紧闭阳关,不使外泄。
2、阳关既闭,则冲过下鹊桥(谷道),转奔谷道。此时宜紧闭谷道,免泄其炁。
3、因谷道既闭,则冲至尾闾穴外。此时当以意引导之,使其通过尾闾关。
4、然有时火候(功)不足,行至尾闾,炁不能通,可不必强其通过天香豆蔻,仍自返意于下丹田,照旧静坐,生化其炁。
5、待炁机再动,如火珠之势,又至尾闾,仍以意引导,使其通过。一次或数次,必有通过之期。
6、及至通过尾闾,此团热力,又至夹脊关,仍求通过,此乃第二关。能通则过之,否则仍返意于下田,照旧静坐,以待炁充。再以意引导之。
7、既过夹脊,此团热炁,则又行至玉枕关,此所谓第三关也。此时仍以意引之,使其通过玉枕,而入上田。能通则过之,否则,仍返意于下田,以待其机,仍照前二关法行之。
8、三关既通,再引此团热炁,经明堂,过上鹊桥,由口之左右谷,直下重楼,抵于黄庭(中丹田)。又法曰气河车运行也。(阳炁过穴,即奔鼻孔为通气之所,阳气有时由此泄漏,故上鹊桥之左右,下鹊桥之前后,皆为危险之境,须十分注意!)
9、由下丹田、阳关、下鹊桥、谷道、尾闾、夹脊、玉枕、上丹田、明堂,降入中丹田(膻中穴),收而藏之.感觉中丹田气满,要一意静守。这就是过关服食,为任督两脉(小周天)全通.过关服食之功已毕。至此大道已得其半,是时只宜一意绵绵,永存不散。不特静坐之时如是,即行走、饮食、睡卧之时,片刻不可驰放诚意。因诚意一散,阳气即不发。亦如炉鼎煮水,火旺则气旺,火灭则气无。以诚意喻火,非妄立之说也。丹经有曰:“水怕干(水指精气)火怕寒(火指诚意)”。
10、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马阴藏相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炁机欲寻四肢、全身运行,此时应改变坐式为站式,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行功大概路线,可参考“通八脉法”即“大周天运行法”:
“心意先由生死窍(会阴)起,一吸由尾闾升至头中为督脉;二乎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上升至气穴为带脉;双分至背后双腰眼,双上两膀凹定住;四呼由两膀凹双走两肘外为阳俞,走中指至手心(劳宫)定郭佳妮住;五吸由两手心(劳宫)走阴俞,双回至胸前(膻中)定住;六呼由胸前(膻中)双降至带脉,合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直升至绛宫定住为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死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为阳跻脉,过脚指至足心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双回两腿内面为阴跻脉,过生死窍至气穴定住;十呼由真气降至生死窍定住。”“此八部脉通后,能驱逐一身之阴邪。盖阴气不除,为结丹之障碍,则无法采药结丹。”
11、八脉开通之后,还要打开一个更深层次的大系统。因全身有一总脉,为周身炁脉之总持,道家谓之“中黄”(非中脉,前已有述)。此脉有两窍,称为“无孔笛”,上窍通天,下窍通地,旁通五心,达于四肢。此脉打开曾恺弦,方可谓之“大周天”。
12、大周天练通以后,要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与小周天有为有作的不同。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惟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光灼灼、圆陀陀佟瑶,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
13、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
13、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最破坏真功的事,是梦中女色扰身,切记切记!
14、收功:渐渐地,缓缓地,听候内炁自然发动、自然运行、自然收敛、自然停止。眼球左右各转动7圈,搓热双手熨两肾,意注命门。恢复平常状态之后,再静养片刻,深呼吸3次,然后收功即可。
提示:
1、换身之理:迨至精气满足,下田真阳之气.必自寻道路,延注他方.故起下田,循下鹊桥,入尾闾,透三关,经上田,至明堂,渡上鹊桥,下重搂,抵黄庭,经循督任冲三脉,渐渐分润全身,灌溉百骸,于是身体之阳气渐增,阴气渐灭,近者六七月,远则九十月,即可阳气充满全体,肌肉发生光泽,神清食减,遂至大定。
此时之身体,气为阳气,血为阳液,骨内为阳质,风雨不能侵,寒暑不能入,长生之体,于以成矣。丹经所渭过关服食者,正此事也。惟以尚非不坏之体,因其仍为有形,有坏之可能性也。欲求永远克却轮回,当于此第二步完毕,再进第三步工程而后可。
2、换身之诀;补身已毕,是时一团阳气,宁波到上海火车时刻表聚满下田,昼夜温暖如阳春之日,丹经谓之大药,是为外丹。有此情况,仍宜照旧过关服食为补身换身交替时期。过关服食之后,即当时时存意,使元阳祖气,时时发生,由总脉分入支脉,由支脉分入全身,日日灌溉滋补,则身中之阴气,时时减少光线飞车,阳气日渐充盈,待阳气布满全身。肌肉筋骨,皆已变化,自然不食不饥,不饮不渴,渐而厌弃世味,渐而体发异香,渐而不冷不热,渐而无睡眠,渐而静中气停,遂至大定。此为换身功夫完满。
3、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
4、回光返照,疑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炼气化神之功也。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
5、人体内有三种火:一曰目光之火;二曰意念之火;三曰气动之火。古人称为三昧真火。这三种火合在一起,意念加重,注视不离,叫做武火;意念轻松,似有似无,叫做文火。练功到什么阶段,运用什么样的火,就称为火候。
丹田发热,有时反倒谈不上是炁足的表现。《黄帝内经》云:“热则炁泄”,炁泄何以能够达到炁足?初步炼炁,丹田发热,是好的现象,逐步就应当调节火候,勿使热之太过,以免火多伤炁。
6、真正内炁呈象、黄芽萌发之时,丹田的感觉乃是非热非冷,非寒非燥,一团中和之炁,这才是真火候,不可错认。然而非至经脉大开、先天炁生之时,不可得也。丹书云:“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正谓此也。
7、静功进入高深层次之后,则时时在在不必有心去坐,但又无处无时不在静坐之中,自无时间限制矣。
8、胎息法:在练功到达一定阶段时,功中会自然出现一种玄关开窍的现象。这时候,练功者会感觉到丹田里好像突然地开“窍”,一股温暖纯阳的真气流从窍位中源源不断地涌出。全身好像泡在温泉里,温暖舒适求子疏。此时,练功者须心无杂念地静守在这个洞开的气窍,并以意念引导鼻息倒流入丹田之内。做到心息相依,神气相随。如此凝练片刻,就能自然而然调出先天真息,进入呼吸元气的胎息境界中。一般在“小周天”通后自然出现。
9、修炼不知玄关,便如入暗室一般。坐禅不晓禅机,到底还是野狐禅。
在练功入静较深的时候,常会出现一种空的体验,在这种体验里,练功者会觉得自己空掉了,消失了,一切都化为虚空,只有一灵真性,虚冥寂照。这时,练功者应把心念定在这种空的感觉上,守住这种空的境界。万物皆虚,一灵独耀。这样,练功者就能逐渐融入到欲界定(入定层次中的一种)的境界中。但是,由于人的第七识(我执、执著自我)的作用,大多数人炼到这个关口,会突然“醒觉”到自己“不见”了,并因此而产生强烈的寻找自我的念头,当一旦真的把自我的“存在”感觉“找”回来时,空的境界也就丢掉了。所以练功者在这个关口必须提起正念,以炼虚心法将心识向深层次的定境中引导,切勿因第七识的影响而刮起杂念,延误长功。
10、小周天与大周天打开之时,皆有真实景象,炁足自动,绝非意想可为。而且真炁发动之时,后天意识泯灭,自身无法做主,全凭真炁所为。打开之后,则炁通有景,与初开之时,又有不同。初开之时,炁为有形,开通之后,炁为无形,其间变化,皆须亲身证验乃知。
11、大小周天练通以后,不须故意练功。因功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
第三步、炼神还虚(一年出元神,乳哺三年,以成脱胎之果)
1、大定者,即是虚空一片,呼吸皆停之期也。是当调神出壳,勿久羁于体中,亦即是长养完毕,须要出壳,此实自然之事,故不必顾虑其不出壳,亦不必谋其出壳。盖阳神不纯,无论何法,亦不能使之出于体外,是以出神时期,仍以诚意一点返照中下二田,使阳气发生,以补胎神之不足。
2、已至出神期之现象。胎神气足,明明朗朗,如月在中天(但有一毫混浊,即是胎神不全)坐中忽有如雪花形象,纷纷飞舞于目前,即是出神时期至矣。这是气足神全的景象,要进行炼神还虚的时节已经到了。
3、此时即当移神上田,设想自己由泥丸官上升空际。
4、经屡屡设想与意导之,能出则出,如不能出,仍宜近照中下二田,再候其机。
5、机致一到,仍如法以意导引,久之自可出神。阳神已出,是即身外有身,名之曰法身,万劫不坏之体也。到此地步,方为功成名就,无轮回之苦赵权孙佳仁,永作无上之真人矣。虽然,出阳神不可就此飞升,仍宜施行养育之功,故阳神一出,随即收回。
6、收回之后,再行调神出壳。
7、日日如此训练,久之即得自用;但此时静坐之功,惟存神上田而已。
8、阳神出体之后,即有许多神通,万不可因此欣喜,外露光芒,宜抱道游然,谨慎涵养。
9、阳神出游,逐步由近而远。即阳神出壳,起出亦不可远。先出一二步,即行收回,再出二十步,即行收回,由近而远,日渐为之,无失迷之患。
10、收功:参照上述两项收功法。
如此训练三年,阳神乃得练达。纵横行千万里,亦无虑矣。此后或隐居名山,行九年面壁之功,或混俗世间,救济一切,以积功德,以大光前程。
提示:
1、出神之理:换身功夫既毕,即能绝食入定,入定之时,明明朗朗只有一团性气,即内丹也。内丹者,亦即阳神.是所谓“真吾”者也。见此一物,方为见性,方为认识自己。然此阳神,系由祖气养成。身中祖气亦长养阳神。亦如妇人之气血长养婴儿情形相似。不过婴儿在女人胎中长成人形,是为顺生;阳神在男人身中长成仙体,是为逆化。婴儿出生,阳神出壳,皆自然之理也。迨至阳神一出,是为第三步功夫已至,正果已得,大事已成(丈六金身)。上不受阴阳造化之作弄,下不受刀兵水火之灾危。飞升可至九天之上,瞬息可行万里之遥,光华与日月并明,寿命与太空同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神通广大,变化莫测矣。然犹有第四步功夫。不可不于百尺竿头罗那尔多,再进一步,以求毫无遗憾。
2、出神之诀:换身功夫已毕,精气充满全体,得至大定时期。
第四步、炼虚合道(九年面壁,粉碎虚空,以成虚无合真之果)
1、仍当静坐,无偏无倚。此时之坐法,体态仍旧,惟持阳神一点之灵存于上田,无偏无倚,允执厥中。
2、渐而“中”亦不执,“法”亦无有,专持一片清虚与大空冥合。
3、渐而太空亦无,真与虚无冥合。
4、直至无可虚无,方至其极。虚之又虚,无之又无月牙五更简谱,无无直至无可虚无,方至其极。
提示:
1、还虚之理:阳神养成,性命即为了当,无生死之患。修炼至此,如停止不前,是未尽其道也。阳神之为物,系人之灵性与祖气所合成者也,虽为气体,较一切后天有形之物,自更精粹;然犹有气性,仅限于祖气界内,不能超入虚无之境,而与原始真空合体。佛法广大无边,老子在三十三天之上,皆喻“道”之极也。吾人修真,当于出神之后,除乳哺三年,尚须九年面壁。务使气性全消,而与太空合体,直至太空即为吾体,吾体即是太空。远在祖气界外,造极“虚无原始”,方为至矣尽矣。不然,是即孙悟空一个筋头,打了十万八千里,仍不出如来佛掌中也。
2、还虚之诀:阳神既出体矣,修炼之事已毕。其实不然,凡由静坐而至出阳神者,系以法造成,为时太速。其往日之习性,恐难绝灭,即有不坏之身,尚无不迁之性,是了命而未尽性也。故于出神之后,仍当静坐。
是时虚无即是本性,本性合于虚无,灵体精纯,则又在“祖气”之上矣。行道至此,谓之无上之上,立身至此,谓之无前之前,到尽头,真正功圆果而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