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萱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小狗鼻子干临清有座百年老站,全省仅剩三座!-临清微生活

临清有座百年老站,全省仅剩三座!-临清微生活

在广袤的鲁西平原上,鲁冀交界的地方,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蜿蜒曲折,这便是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在山东境内称作鲁运河,德州到临清段称南运河,临清到东平段称会通河,南运河在临清以上称卫运河,是由漳河和卫河汇流而成。
临清城区先锋路西首,横跨在卫运河上有一座拱形大桥,叫先锋大桥,上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而成。如今,该桥已成危桥,只能行人不能通车。但它见证了新中国卫运河上的几次大洪水坪井保菜美。桥下便是流经临清的第二大天然河道(黄河为第一大河)——南运河。河东是临清市,属于山东;河西是临西县安德胜,属于河北。
在大桥的北邻,有一座比它年代更久远的水文站,始建于1917年6月,至今已经百年,这就是临清水文站。在百年历史上,为临清的防汛减灾立下了汗马功劳。
漳卫河流域内历史上洪灾较为频繁,从1607年到1997年390年间,漳河发生的大洪水近60次,平均6年一次;卫河发生的大洪水达110次,平均3至4年一次。建国后于1955年、1956年1963年和1996年发生洪水灾害,尤以1953年、1956年、1963年和1996年洪水灾害严重。
现在已年近九旬的临清水文站老站长张铭老人,是新中国建国后培养出的早期水文人之一。提起往事,张铭老人便精神焕发“本来要学习三年的,因国家急需,学习了两年便提前参加了工作,先是去的保定,后来去了邯郸。” 他说,当时临清属于邯郸专区。老人1951年参加水文工作,1953年、1956年、1963年的卫运河洪水都亲历过。

1953年8月7日,卫运河临清站水位达35.53米,超出保证水位0.63米,流量达683立方米每秒,超过保证流量(500立方米每秒)183立方米每秒。在水位高时,10多处堤段背河堤坡发现管涌(小的口径几厘米,大的几十厘米)由清水变为浑水。在这种严重险情的情况下,立即进行抢堵,经过7天7夜,才使堤防化险为夷。
1956年8月2~6日,卫运河水位直线上升,6日,临清站流量达到1300立方米每秒,超过1956年春治理后的保证流量(800立方米每秒)50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达36.72米,超保证水位(35.94米)0.78米。虽经全力抢险,但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于7日黎明,在尖冢区的卫运河左岸江庄决口,水大流急,抢堵无效,汹涌的洪水冲出堤岸后仍有一丈多深,当即夺去河的主流,口门宽500米,最大出流1030立方米每秒,分泄卫运河一半以上流量。加之上游馆陶决口的洪水汇合流入分洪河及其两岸,使分洪河溃不成堤,卫运河以西四个区(当时属临清县)一片汪洋,水深多在1米以上,部分地带2~3米,少数村庄达4米以上邻居网,黑龙港排水河系均被漫决,平地行洪,有一股洪水还侵入邢台地区,奔南宫,又循滏阳河外,北向天津外围贾口洼。该四区受灾村庄320个,受灾群众4.7万户、19.3万人,倒塌房屋共9.4万间,淹地65.6万亩,占全县耕地的51.7%。
江庄决口后,临清县委连夜派出100名干部到灾区组织群众筑护村堰、顺水坝,使63个村庄、3.9万亩耕地免受水淹。8月7日晨,由8名县委委员组织171只船,带领200名干部,分赴灾区抢救灾民。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派海军带橡皮船救援,省委、省政府运来大量熟食,经积极抢救,使20万灾民摆脱了生命危险。
新中国成立后,南运河临清段经历了四次大洪灾。每次,这个水文站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1963年那次特大洪灾,有关部门实施了溃堤举措,临西县成为“滞洪区”,方圆百里汪洋一片。水深1~2m,河北人民为南运河安全行洪作出了巨大牺牲。

1963年8月,漳卫南运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是20世纪中国北方最大的暴雨,全流域军民奋力抗洪抢险。受西南涡流的影响,卫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降雨在400——600毫米,相当于四年的雨水集中在8月2日至7日这五天一下子倒下来了。岳城水库最大下泄流量3500立方米/秒,漳河堤防决口80多处。卫运河南陶水文站8月10日出现3240立方米/秒洪峰流量,冠县卫河、卫运河右岸大堤吃紧,完全靠临时抢修子埝防御洪水。
8月6日,卫运河临清站接近警戒水位,防汛指挥部发布紧急动员令,全县人民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洪工作,当日上堤防汛人数达6.4万人。其中左岸3.4万人,右岸3万人。
8月11日7时,洪水水位达到保证水位36.44米。
8月12日,漳河决口洪水流入境内,卫河水势十分危险张先天仙子。全县大小险情250处。

是月,中央内务部长曾三来临清查看运河水情。由于岳城水库泄洪,太行山一带的山洪,加上连降暴雨形成的巨大河流,致使方圆几百里一片汪洋,水深1~2米,临清站最大洪峰流量2540立方米/秒。近60万亩庄稼被淹没绝产祝总骧,264个村庄、几十万群众被洪水包围。房屋倒塌9.3万间,亡49人,伤301人。牲畜伤155头,亡153头。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
洪水到来后,老站长张铭带着临清水文站上的3名同志穿上救生衣,踏上了木船。木船长约10米,宽3米左右,在上面安装好流速仪等测流设备。然后由火轮船拖着木船一起开进中泓。火轮船逆着水流方向到达测流位置后,便悬停在那里。火轮船拉着的大木船上也有4人,一个负责掌舵,一个控制连接火轮船与大木船的缆线,并拿着木棍挑开干扰测流的漂浮物,一个控制测流仪器,一个负责监测水深并记录监测数据。流速由流速仪测得。水深的测量颇为不易,因水深流急,测深杆派不上用场。他们就改用合适的大秤砣抛掷测深。当时的漳卫南运河河面很宽,测一次断面流量大概需要2个小时。水情紧急时,河北省和山东省水利厅要求一个小时上报一次水情信息。最紧张的时候,一天要测10多次流量。测流不分白天和晚上,只要水情有变,随时测流。这种情况下,张铭就尽量不下测船北脸官网。测完一次接着测下一次,同时安排测站职工换班上船测洪。
由于洪水水深浪急,漩涡翻滚,测流木船在洪水中颠簸起伏,船上的测流人员很容易掉下测船。针对这种情况,张铭选择水性较好的同志上船,同时要求必须穿救生衣。万一不幸落水,同志们就奋力游向岸边,登上大堤,然后再登上测船继续工作。
测流监测的水情信息,通过临清水文站上的手摇电话机发送给临清邮电局电报房,由电报房发给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经过20多天的奋力拼搏,终于把这次大水的完整过程监测下来。1964年,临清水文站被河北省水利厅授予模范水文站的光荣称号,并颁发了奖状。
据张铭老人回忆,平时测流使用测船,那时没有水文缆道。木质的测船没有动力,一般是用过河缆进行定位。现在的水文缆道使用动力,通过控制设备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测点控制,方便又安全,那时没有气喘吁吁造句。卫运河在七十年代以前是一条繁忙的运输水道,平时水面宽有百十米白宫奇缘,常年有比较大的流量,河面上有很多的运输船只,要完成测流任务,就要沿着过河缆定位测流船;过河缆一般是高于水面的,这就给通航的船只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测流还要把握好时机,需要经常调节过河缆绳的高度,不能影响通航的船只。由此可见获得的水文数据是多么珍贵施连志。
临清水文站,始建于1917年6月,今年正好建站100周年。如此悠久历史的水文站,李元玲目前全省仅有三个,另外两座是济南黄台桥水文站、临沂水文站。它是我市水文站网中观测项目最多,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较为完善,成果精度可靠的一个大型综合性水文站,历年为临清市防汛抗旱,开发区规划等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

1996年的洪灾为30年一遇。当时,洪水已漫滩,南运河河面宽达600多米,小狗鼻子干而东西两大堤的宽度仅630米,也就是说水面已接近堤顶,最大流量达1810 m3 /秒。那次洪灾时,临清城区出现大面积水涝,洪水淹至著名文物景点舍利宝塔的第一二层之间修行成真。

2015年,历经百年风雨的老站迎来新生,一座崭新的二层小楼在老站旧址附近建成。这是新建的临清水文站。如今的新站已远非昔日可比。现代化、信息化的水文仪器已经取代了旧的设备,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今天,南运河——这条天然的大河道,在临清水文站的“监视”下,真正成为造福两岸群众的行洪河。

推广/合作/交流请加微信:1396355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