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萱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最毒美人心2百度影音【视频】,四川应急救灾志愿服务发展报告 灾难中成长的志愿者-遂宁市船山区共青团

【视频】,四川应急救灾志愿服务发展报告 灾难中成长的志愿者-遂宁市船山区共青团


志 愿 服 务 最 前 线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轨迹。
2008年被称为中国的“公益元年”。汶川特大地震中,涌现出一支不容忽视的救灾力量——志愿者。

据不完全统计,震后前40天内,有超过130万人次的中外志愿者在灾区工作。据共青团四川省委统计,“5.12”抗震救灾中,受灾地区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118万余人,有组织地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178万余人次。他们年龄身份各异,却因共同的作为和精神贡献,被视为“汶川一代人”。

10年回首,一位位因灾而变、因爱成长的应急救灾志愿服务者,在灾区扎根发芽,和灾区人民一起心手相牵、并肩向前。

10年盘点,一次次灾难历练,四川应急志愿服务工作一路砥砺前行,走过了从“散乱弱小”到“成体系、制度化、可持续、广参与”的成长轨迹,以应急志愿服务为载体,推动四川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也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贡献了四川力量、西部经验。 10年展望,从救灾中兴起的民间志愿力量,是国家力量的有益补充,逐步成熟壮大的四川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必将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汶川地震后十年,应急救援的专业性、精准化,社会力量参与的机制化、规范性,都较过去有了明显提升。
“在汶川地震期间,来自各处的企业、NGO与个人志愿者99战歌网,一起在四川绵竹市遵道镇建立了‘遵道志愿者协调办公室’马诗的意思,在抗震救灾期间开展了有序、有效的志愿服务,这一工作模式创造了地方党政和民间组织合作救灾的新模式。
在芦山地震期间,出现了中国救灾史上第一个党政建立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建立了系统化、窗口化、网格化的灾区社会管理服务网络。
2017年九寨沟地震之后,政社、社社合作实现了生态性的有机融合,开始建立“一中心多站点”的从后方到前线一体化、层级式协调服务体系。”
汶川地震的紧急救援中,各类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曾如潮水般涌向灾区现场,给灾区群众带去鼓舞的同时,也暴露出救灾工作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比如阿泰尔之剑,当时很多志愿者一腔热情地涌向灾区,一度堵塞了救援道路。
汶川地震后,许多组织开始着力进行相关力量的培养。芦山地震中陈天娇,民间救援力量无论是从组织性还是专业性,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2017年九寨沟地震之后,民政部第一时间发布关于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抗震救灾的公告。协调中心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与协调机制,发挥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宣传作用,第一时间向社会大众公布社会力量救灾信息,同时,经指挥部授权,通过报备审核发放灾区前线通行证,“一拥而上、早来早抢”的局面成为过去式。
总体来看,四川应急志愿服务的发展,缘起于阿坝州汶川县,转折在雅安市芦山县,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启蒙


因灾而生的新名词:应急志愿者
据统计,汶川特大地震中廖光义,受灾地区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118万余人,有组织地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178万余人次,中国志愿者瞬间爆发出巨大能量,志愿服务领域也因此诞生一个新名词“应急志愿者”。2008年10月13日,由四川省委牵头,省应急办、团省委等14家厅局级单位联合筹备下,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成立。该队伍是按照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组织化、国际化的标准,组建的四川首支正规化应急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总队应急志愿者总数达5000余人,骨干志愿者300余人,现有抢险救援、医疗卫生、心理疏导等10支专业救援分队,下设21个市(州)应急支队情虐瀚月关,累计组建各级应急服务队144支,招募培训应急志愿者6.4万余人。
沉淀


引导志愿者持续发光发热
“因志愿相识,在四川成长”。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梁耀艺,据不完全统计,千余名志愿者留下来继续服务,成为四川公益领域的中坚力量天元圣宝。为持续做好四川青年志愿者工作,最毒美人心2百度影音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四川从四方面着力——推动四川志愿服务制度建设。2009年9月25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四川省志愿服务条例》,同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四川青年志愿服务走向制度化发展的道路。推动四川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在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条块结合”的协会建设,目前,全省183个县(区、市)、82所高校、35家企业等均建有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动“志愿四川”云平台建设。2014年12月,四川建设了网上之家——“志愿四川”云平台。当前马新贻,四川注册志愿者达261万余人,组织开展活动1.5万次,服务时长达2400万小时,圆了青年“随手志愿、随时志愿、随地志愿”的爱心梦。
促进四川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发展。四川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以重点特色品牌为牵引,不断通过优秀品牌项目争取各方支持,在参与社会治理、弘扬社会正能量,特别是在留守儿童关爱、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8年设置“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专项,连续3年每年派遣100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地震灾区;2016年启动“城乡社区互助计划”,在促进社区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17年组建百支“青年扶贫志愿服务队”,选配1600多名“四个好”青春扶贫专项志愿者在一线助力脱贫攻坚。
升华


“大群团”格局形成工作合力“4·20”芦山强烈地震后,为推动灾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经验从点到面、从应急到常态、从灾区到非灾区拓展,进一步探索群团组织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和载体卡门序曲,四川率先探索建立省级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并逐步建立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工作体系,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服务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省委、省政府成立四川省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省中心,并注册四川协力公益发展中心,建立领导决策指挥层和工作执行层双重体系。各级群团部门通过中心体系建立整合社会资源的“共享平台”、推动民生改善的“惠民平台”、保障群众权益的“维权平台”、服务群众需求的“活动平台”,形成了“群团大联合、基层大整合”的工作格局。构建“枢纽型”工作体系。推动建立省、市、县、乡级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站),搭建社会协同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协同、开放式服务、项目化运作、科学化评估、制度化运转的工作机制,建立群团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委托群团承接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制,建立党政部门、群团组织、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和一线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群团参与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研究评估机制。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省级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14个市级中心、103个县级中心,470个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联系社会组织及基金会2000余家,实施众多公益项目;联合群团部门及所属基金会实施公益项目420个,筹集资金4亿余元,累计整合社会资源8200余万元服务四川民生发展。
成熟


“四川经验”应运而生10载磨砺特搜战队,四川应急救灾志愿服务逐步构建了党政领导、群团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工作格局,总结出依法、有序、有效、有力引导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四川经验”。搭建好党政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平台。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应急管理部正式成立,金熙秀该领域将迎来巨大而实际的变化。在前期成立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四川省灾后重建基金会、四川省应急管理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四川联动青年社会力量应急服务中心”。该中心旨在成为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既讲规矩、又有活力”的统一出入口,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机制,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作用。推动志愿服务标准化制度化体系化。应急志愿服务与常态志愿服务不同,是有界限和门槛的。为此,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北师大编制发布《应急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四川地方标准,旨在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形成我国第一部关于应急志愿服务规范化的标准文件。建设“志愿四川”应急志愿服务云系统。通过建立专业化的线上招募审核平台,对志愿者的专业技能、从业资格、救援水平进行严格把关审核和筛选。开展线下应急救援演练,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常态化开展志愿者城市救援、山地救援、火灾救援、水上救援等专业技能培训,建立“零延迟”响应机制,成为政府应急救灾力量的有力补充。
十年转身,无数志愿者群体和组织经过感召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让志愿服务之花绽放在祖国大地,根植于心。我们,为爱前行!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新华每日电讯、和众泽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