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萱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地图【视频】高山杜鹃丛中的“火尾兄弟”:“高冷”的生存专家-云山保护

【视频】高山杜鹃丛中的“火尾兄弟”:“高冷”的生存专家-云山保护

今天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其也时值全国爱鸟周活动期,于是我们邀请了鸟类研究人员给大家讲讲高黎贡山上的“火尾兄弟”——火尾绿鹛和火尾太阳鸟坚韧不拔的生存繁衍故事。忠实地去守卫地球的故事,应该成为每一个爱听故事人的天职。
文/梁丹、罗旭、高歌

左:火尾绿鹛雄性,右:色彩艳丽的火尾太阳鸟雄性与一身朴素橄榄绿的雌性
摄影/梁丹
高黎贡山地处横断山区和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域的腹地,是印度洋暖湿季风进入云南西部的第一道屏障,降雨量异常丰富,其特殊的演化历史加上复杂多样的气候和生境造就了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乌山云雨,同时也有着非常多的特有物种。
这里的鸟类群落从河谷至高山,有着很高的β多样性,换句话说,随着海拔的上升,鸟类的物种组成也随之发生改变。各个海拔的鸟类经过长期的适应演化出了独特的行为和生活史,但我们对这一区域鸟类的这类信息却知之甚少。
在特定环境中,鸟类的繁殖行为和生活史特征能够反映出它们如何平衡自身生存维持和对后代的繁殖投入紧爷。对于高海拔的鸟类而言,冬季的严寒和大雪覆盖导致的食物短缺使得它们不得不向低海拔迁移,等到繁殖季节又迁回高海拔繁育后代,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高黎贡山高海拔冬季常常被大雪覆盖,比如通往高黎贡山西坡的独龙江乡的新隧道未开通之前,独龙江乡常常大雪封山,与外界隔绝数十天到数月之久。生存其中,在这样的极端气候条件下,“高冷”生存专家“火尾兄弟”各自选择了什么样的行为策略繁衍生息抚育后代绝代智将?比之有趣。
火尾绿鹛 VS 火尾太阳鸟

火尾绿鹛是莺鹛科的鸟类黎氏八骏 ,是绿鹛属唯一的物种(单型属),这个科的“亲戚”还有林莺、鹛雀、雀鹛以及一些小型鸦雀。
火尾绿鹛的如下四个特征使其在这一类群中十分独特而“高冷”:第一,它是这个类群中分化最早的物种;第二,是这一类群中唯一在繁殖期主食花蜜(主要为杜鹃花)的物种;第三,在繁殖期有明显的性二态,雄鸟的胸腹部羽色比雌鸟更红,体重也较雌鸟重;第四,火尾绿鹛是莺鹛科鸟类中分布海拔最高的物种之一。
火尾太阳鸟是花蜜鸟科太阳鸟属的鸟类,这个属的鸟类大致有两个分布中心,一是在中南半岛,另一个是在喜马拉雅-横断山区。高黎贡山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一共分布有该属5种太阳鸟(除主要分布在华南的叉尾太阳鸟没有外其它均有分布。)
无独有偶,和火尾绿鹛一样,火尾太阳鸟也天生就具备“高冷”的属性:第一,和火尾绿鹛一样,火尾太阳鸟是其所在属分化最早的物种;第二,虽然其它太阳鸟也吸食花蜜,但火尾太阳鸟在繁殖期主食杜鹃花花蜜;第三,火尾太阳鸟在繁殖期开始只通过换羽将其尾羽换成了极长的红色尾羽来吸引配偶,这也是这个属的其他太阳鸟所没有的;第四,火尾太阳鸟也是太阳鸟属里分布海拔最高的鸟类,分布海拔高至5000米。
占 区
低调机智 VS 高调嚣张
每年3月中旬,高海拔气温开始回升,山上冰雪逐渐融化,火红杜鹃正准备含苞待放,其它各种颜色杜鹃花的花期也紧随其后,鸟类开始集群往高海拔回迁。
色彩各异的高海拔杜鹃花吸引了不少前来吸食花蜜的鸟类,除了火尾太阳鸟和火尾绿鹛之外,林正宏还有纹喉凤鹛、棕肛凤鹛等十来种。
高能量的杜鹃花花蜜为这些食蜜鸟类的生存维持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鸟类作为传粉媒介也为杜鹃花传粉,属于比较典型的协同进化案例。
我们在3月中旬仍可看到火尾太阳鸟几十只一群,拖着长长的红尾巴从杜鹃花丛的顶部飞过,十分壮观。而此时机智的火尾绿鹛可能已经悄然无息地开始配对占地盘了。
可能由于种群密度较小而巢址竞争不大的原因,火尾绿鹛用于占据领域的鸣唱声很少能听到;对比之下火尾太阳鸟占地盘的行为就显得非常嚣张跋扈,雄鸟常占据灌木的顶部开始激动地歌唱,两只或几只雄鸟在空中打斗的场景十分常见。


夫妻同心 VS 单枪匹马
配对之后,鸟儿们需要选一个合适的筑巢地了。
火尾绿鹛繁殖一般较早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地图,在4月初就开始筑巢;火尾太阳鸟则要稍晚些。
不同于莺鹛科其它鸟类的巢形和筑巢地,火尾绿鹛的巢一般筑在垂直的石壁或者土坡上,是十分精致的“侧开口球形巢”。球形巢本身比碗状巢要更能保护孵卵的亲鸟、卵以及雏鸟以使其免受降水的影响,且筑巢的石壁和土坡一般是位于避风挡雨的地方。
攀悬崖绝壁寻找鸟巢
摄影/梁丹
火尾绿鹛的雄鸟和雌鸟一起筑巢,巢材主要是由苔藓组成,内层垫了一些杜鹃花树的树皮、枯草和一些竹叶用于保暖。我们测量了火尾绿鹛巢的干重,竟然有成鸟体重的6倍之多!这在雀形目鸟类里比较少见,可见保暖对于火尾绿鹛来说是多么重要。
火尾太阳鸟的巢虽然也是侧开口,但相对火尾绿鹛的巢便显得有些简单了,巢的内层和外层都相对比较单薄,巢一般悬挂在各种小灌木的侧枝条上。
火尾太阳鸟的巢
摄影/高歌
火尾太阳鸟的雌雄分工十分明确:雄鸟负责貌美如花的同时大声歌唱宣示领地,而筑巢基本都是由其貌不扬的雌鸟来完成,但有一次我们也看到一只雄鸟衔着巢材对快筑好的巢进行修补(稀奇!)。巢筑好后一般会有几天的空巢期,空巢期后雌鸟开始产卵黑礁双子。


选择一致
鸟类一般产几枚卵?产多大的卵?
不同的鸟类在不同的环境中长期适应,演化出了不同的对策。
生活史理论认为:通常生活在高海拔极端环境中的鸟类生产能力有限,因为它们的繁殖(特别是对雏鸟投入较多的晚成性鸟类来说)需要耗费比低海拔鸟类更多的能量。所以,高海拔的鸟类通常产较少的卵,但是每个卵的重量较重,属于“精养”型;而低海拔鸟类则产较多的卵,但每个卵的重量较轻,相对高海拔来说就属于“放养”型。
打个比方,近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来,社会上就是否生二胎展开过广泛讨论。很多年轻的夫妇不愿意生二胎,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养不起”,或是生了二孩会降低原来的生活品质。人类不像无脊椎动物或者其它稍微低等一些的脊椎动物(如两爬),不止是生下来就好,还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去养育后代,这和鸟类比较相似鸟中诸葛。
我们对这两种鸟巢的监测和测量支持了这个说法。无论是火尾绿鹛(一般产3枚卵)还是火尾太阳鸟(一般产2枚卵,有报道表明低海拔的叉尾太阳鸟产4枚卵),它们都比低海拔的亲戚产更少的卵,但每个卵都很重,比如火尾绿鹛的卵可以达到1.84 克,远高于其他低海拔的林莺和雀鹛等。
火尾绿鹛的卵
摄影/梁丹

火尾太阳鸟的卵
摄影/梁丹
因此,在“生多生少”这个问题上,这两种鸟类都属于“少而精”的类型。


夫妻共孵 VS 独自奋战
鸟类产完卵后随即开始进行孵化,在孵化的过程中,亲鸟也会遇到一个难题:一方面,亲鸟需要取食维持自身所需要的能量;另一方面,亲鸟还需要坐巢孵卵以防止温度过低而导致不能成功孵化。特别是气温下降时,亲鸟就可能需要增加总的坐巢时间,而缩短每次坐巢和取食的时间,即增加雌雄鸟换孵的频次。
双亲交替孵化的火尾绿鹛似乎不会遇到这个问题。事实上,整个莺鹛科的鸟类可能都是双亲孵卵,因此在雌鸟孵化时,雄鸟有大把的时间去取食;当雄鸟取食完后就和雌鸟进行轮换,这样就基本可以保持巢内的温度比较恒定。
在我们观察的2个巢里,火尾绿鹛亲鸟在巢率高达99%,每次亲鸟坐巢时间长约1个小时,而且雌雄鸟的每次坐巢时长几乎差不多,孵化的节律也不太受温度的影响我的阿勒泰。
火尾绿鹛雌鸟孵卵
摄影/梁丹
而拥有美貌如花“丈夫”的火尾太阳鸟雌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需要独自孵化,独自面对来自低温的挑战。我们用温度记录仪监测了鸟类的孵化节律,并测量了周围的气温后发现,温度确实会影响火尾太阳鸟雌鸟孵化和取食的时间分配:
第一、温度降低时,雌鸟会增加换孵的频次,但每次孵化的时间和取食的时间都会减少;
第二、温度最低的早晨,当雌鸟的能量储备较低时曹立军,雌鸟增加了总体的坐巢时间——这说明雌鸟在调节孵化节律时首先考虑到低温对卵可能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她自己的能量需求,可以说是很高尚的“母爱”了。
温度记录仪监测正在火尾太阳鸟的巢温
摄影/梁丹
两种鸟类的孵化期都大概为15天左右,这对于独自奋战的火尾太阳鸟妈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浪子回头 VS 舐犊情深
5月中旬,高海拔温度开始升高,昆虫也开始多了起来,这对于高山繁殖的雀形目鸟类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虽然两种鸟类都主要吸食花蜜,但是育雏时它们化身为“鹟”一样的捉虫小能手,食物主要以双翅目昆虫为主,也有一些蠕虫等,这样的食物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小鸟喂得胖胖的,才能接受严酷的气候的洗礼。
这时,火尾太阳鸟的雄鸟也加入了“奶爸”的队伍。可能得益于雄鸟相对卓越的捕虫能力,雄鸟甚至可能可以承担更多的任务。

火尾太阳鸟雄鸟育雏
拍摄/高歌
而火尾绿鹛的雌鸟和雄鸟则一直不温不火,一次又一次交替把捉到的虫子送到3只雏鸟的嘴中,一起见证着孩子们一天又一天长大。绿鹛的雏鸟大概到第12日龄的时候,几乎已经达到成鸟的重量了,但是可能亲鸟“认为”还远远不够,于是一直喂到约第20日龄时才成功初飞。
作为旁观的研究者,在焦急等待雏鸟出巢的同时,我也惊讶于绿鹛成鸟对后代的投入大到这样的程度,而且到育雏后期亲鸟的喂食频次丝毫没有减少。
20天的育雏期对于火尾绿鹛这样的小型鸟类来说是比较长的,这可能也和这个物种主要生活在高海拔的极端环境有关,高质量的雏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有更高的存活机会吧。
在刚刚出巢时,已经基本长成成鸟模样的小鸟对身边的一切似乎充满了害怕,成鸟在旁边用鸣叫声指引着它们,并继续给小鸟喂食,不知会持续多久。
刚刚出飞的火尾绿鹛幼鸟
摄影/梁丹
初飞
成长艰难
虽然历尽艰难,能够顺利完成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初飞这一过程的鸟类是幸运的。事实上,并不是每一对鸟都这么走运。
正是由于繁殖投入十分大,亲鸟在繁殖前期,特别是未产卵之前对周围的干扰是比较敏感的。因此,尽管我们已经试图尽可能减少对巢的干扰,还是有几个巢在空巢期和筑巢期就被弃掉了。正所谓“投入越大就越不容易放弃”,产了卵的亲鸟一般来说比较难弃巢。
除了弃巢,另一个大的威胁就是巢捕食。高海拔有许多潜在的捕食者,比如一些鸦科鸟类和一些小型兽类。我们的红外自动触发相机拍摄到了一些“案发现场”:黄鼬在绿鹛巢的侧面将巢咬破把鸟卵吞食;一只黄嘴蓝鹊将另一个巢的三只15日龄左右的雏鸟叼走,这对亲鸟离繁殖成功仅有一步之遥。
火尾太阳鸟也不能幸免,星鸦很粗暴地将它的巢捣毁,叼走了巢中的小鸟。兴高采烈叼着昆虫回来喂食的亲鸟看到这一幕,只能哀嚎几声,悻悻离去,准备下一次繁殖。
我们在2013年七月上旬还发现有火尾绿鹛正在孵卵,可能就是之前繁殖失败的亲鸟开始第二次繁殖。
怎么样,“高冷”生存专家“火尾兄弟”的高山生存故事有没有惊奇到你?今天是世界地球日,请把“火尾兄弟”的故事说给你旁边的一个人听吧,那些已经知道的地球故事,需要更多的人听到。
接下来我们会推出更多的鸟类和鸟类研究的故事,请保持关注:)
【参考文献】
Hosner, P. A., Nyári, á. S., & Moyle, R. G. 2013. Water barriers and intra‐island isolation contribute to diversification in the insular Aethopyga sunbirds (Aves: Nectariniidae).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40(6), 1094-1106.
Liang, D., Gao, G., Han, L. X., & Luo河童之夏, X. 2017. Breeding Biology of Fire-Tailed Myzornis (Myzornis pyrrhoura) in an Alpine Environment in Southwestern China. The Wilson Journal of Ornithology塔伊萨, 129(3): 568-575.
Liang, D., Gao忍者杀手, G., Pagani-Nú?ez, E., Pang, H., Liu, Y., Luo昆虫胰岛素, X., & Robinson, S. K. 2018. Incubation behaviour of a high-altitude species: the Fire-tailed Sunbird Aethopyga ignicauda. Bird Study, 1-5. DOI: 10.1080/00063657.2018.1446905
Moyle, R. G., Andersen, M. J.乡野村医, Oliveros, C. H., Steinheimer, F. D., & Reddy, S. 2012. Phylogeny and biogeography of the core babblers (Aves: Timaliidae). Systematic Biology, 61(4), 631-651.
龙国珍, & 刘小华. 1985. 叉尾太阳鸟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四川动物, 4, 003.

我们是云山保护,一个集研究与保护于一身的机构。欢迎转载或投稿,微信联系 yunshan_baohu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