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萱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王圐圙村【视频】马来西亚槟城邱氏宗祠:最壮观的华人祠堂!-邱氏大家族

【视频】马来西亚槟城邱氏宗祠:最壮观的华人祠堂!-邱氏大家族

点上面“邱氏大家族” 加入邱氏家族邱氏大家族微信公众号: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邱”,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邱氏大家族”,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邱氏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同行鑫风口平台,弘扬邱氏文化,传播邱氏正能量。

龙山堂邱公司简介


龙山堂
槟城龙山堂邱公司,简称邱公司,是马来西亚华人姓氏宗祠组织中最突出的一个;不止宗族庞大,迄今已延续近六百五十多年相当程度的宗族体系,更因拥有紧密围合的公司建筑群和金碧辉煌的祠堂而享誉国内外。

龙山堂
有趣的是,如此闻名遐迩的地方,许多槟城人都不曾踏足过。也许它的位置可以解释其中一点。邱公司位于乔治市偏西南,核心建筑即龙山堂则隐藏在一片纵横网布的店屋和排屋之内。从外头大铳巷千龙湖,得穿过一个过街楼,经两排十九世纪排屋,绕过戏台,视野豁然开朗,一栋堪称东南亚最精致堂皇的宗祠就耸立在花岗石广场上。任珈锐

龙山堂
邱氏宗族,是槟城福建人“五大姓”之一,与谢、杨、林和陈氏构成早期社会重要的福帮势力。在十九世纪中叶起,五大姓纷纷在乔治市牛干冬街头,南至社尾街一带建立了个别的公司聚落。每个公司都以宗祠为中心,围绕三或四面属于公司的街屋。这种互为毗邻,紧密且带有防御性的同姓聚落,活像殖民地城市里的同星村,这是移民社会中罕有的聚落型态。新江邱氏的来源
城龙山堂以及派下文山堂和敦敬堂的邱氏族人,与其他邱姓华人不同血脉,唯只限源自中国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三都新垵包新江社之血缘亲人。

新江邱曾氏以龙山曾氏,唐团练副使曾延世为始祖。
新江社现已改名为厦门市杏林镇新垵村,属厦门市海沧管委会辖区范围。它位于九龙江下游志流新江滨口,离厦门岛仅八公里,村子占地十平方公里,原是闽南滨海典型村落,基本上属同姓村故乡的野菜。约七千人口中,百分之七十八为邱姓。
新垵和槟城龙山堂邱公司族人皆源自同一个祖先-迁荣公。根据《新江邱氏曾氏族谱》,其实新江邱氏始祖本姓曾而不是邱。始祖讳“明”字“永在”,号“迁荣”,乃唐朝温凌曾府“延世公”之后,宋太师鲁国公“曾亮公”之十四世孙,也是在厦门开基曾处垵村始祖“光绰公”之五世孙。
身为唐朝团练副使的曾延世在唐末(公元885~886)因避黄巢之乱,随开闽王公潮从北方的河南光州固始县率家南迁到福建泉州南安的温陵(龙山)。之后传至十八世到光绰公,光绰公迁到同安嘉禾里(厦门)的曾处垵,又传五世而生迁荣公。

新江邱氏始祖迁荣公之墓。
迁荣公是曾昌公的第四儿子,离现在大约在六百五十年前的元末,他迁到同安县十八都山平洪,娶苏氏讳四净娘,生一子名晚成,后举家再迁到龙溪三都郑墩村(后来的新江)。在那里,他承一邱氏鸿业,遂被后代尊为海澄新江邱氏的开基祖,或称始世祖。二世祖晚成公在明初(1380)立户添姓邱,其后代确定用邱姓。

龙山堂
二世祖晚成生两个儿子,名大发(元享公)与正发(元忠公),为三世祖。三世祖以下继续繁衍后代,开支散叶,成为一大邱氏宗族,至今已六百五十馀年,现后裔分布中国大陆,台湾,菲律宾,印尼,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欧美各地。
新江(新垵)村
厦门市海沧区新垵村南朝蔡尖尾山,北负海湾塭田,东邻许厝村,西接邱氏村落的惠佐村。村子依宗族关系自然成长六百年,形成数个“角落”的聚落。红瓦合院房屋紧密配置,小路有如树枝伸叉。中央偏西有一条南北走回的村中主道,墟市就设于中央叉口路。

正顺宫
在这宗族村落各角头,分布了十三间大小宗的祠堂,代表邱氏的十三个房派,全村有两间主要的寺庙,即正顺宫和福灵宫,前者主祀王孙爷和大使爷,后者供奉保生大帝。
正顺宫在文革时被破坏拆除,1997年槟城龙山堂邱公司拔款马币两百五十万重建。

正顺宫
新江所处的九龙江下游位置,向来都很靠近明清以来华南重要对外的贸易港口,这些港口也是闽南人出洋的主要门户(1567),离新江约廿五公里的月港始开放同洋,它取代泉州港宋元以来的地位,继而是清代的厦门掘起,则取代月港。

正顺宫
1842年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五口通商”港口之一。至廿世纪二三十年代,厦门跃为国际重要的航运港口。
由于地理环境关系,这一地区的人民熟谙水性和航海,早已有接触外国人而出洋贸易,避乱,谋生或移民的风气。移民
族谱里记载最早到外国人是八世的邱氏派,“於嘉靖六年(1527)六月二十日巳时因往汶莱国卒於彼处”。


打从十六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陆续占领东南亚各国以夺取香料市场开始,就开启了新江人出洋的序幕,起初是到西班牙人所占据的菲律宾吕宋(马尼拉),尤其是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1522-1620年),出洋者甚众。
接著十七,十八世纪,随著清朝海禁的开放,多往台湾,荷属咬0吧(印尼椰加达)及马六甲。迄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在远东势力崛起後,邱氏族人则被吸引到泰国、缅甸、新加坡和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吉打及槟榔屿其中槟榔屿是十九世纪移民人数最多的地方。
槟榔屿由英国东印度公司莱特上校在1786年开辟。在开辟初期,已有新江邱氏先辈来到。有的是从马六甲以及槟岛对岸的吉打迁移过来。
根据族谱推算,甚至早在1775年左右,就有邱氏在槟榔屿出生。邱模量,也许是槟榔屿最早出现的华人之一。其儿子邱天株亦出生於此,连娶妻番氏生子,死葬都在槟榔屿。
第一个有生死年份可考的为邱模流,井房十四世,生於乾隆壬申(1752),於乾隆乙卯年(1795)闰二月初一日酉时葬在槟榔屿。
据统计,从1786年至1800年,来到槟榔屿的邱氏族人至少有卅位人蛇恋。
到了1816年,侨寓的族人人口已上百位,多数克勤丕业,经营生意有所成,以至当中国原乡寺庙正顺宫需重修时,他们以“大使爷槟榔屿公银”的名誉捐款一百二十元回乡,同时这也表示出现了邱公司的雏形。缘起和建立
道光二年(1835)端阳节五月初五,邱氏族人在庆祝大使爷千秋举行聚会时。咸认同为了敦睦宗亲,崇颂祖德,团结合作,实不能无祖祠之设,于是在五月初八集合一百零二族人成立“诒榖堂”,同时在场筹集建宗祠基金五百二十元,十馀年内运筹生意,积额日丰,终于在1850年农历七月初五,以邱氏大使爷名义购龙三堂现址。该地原系本地英商某旧址,占地九万七千零卅五方尺。

隔年,将之修葺改造,以符合宗祠之制。外部广场种植树木以蔚然成阴,内部则依俗制奉始祖至五世祖神位,并奉祀从原乡带来的大使爷香火。
改造的祠堂取名为『龙山堂』。自后凡是族人之婚礼庆典,神福赛会都在此举行,在每年端阳节,进行谢府元帅绕境一次。
数年后,诸董事为便利议事起见,在院埕旁隙地建洋楼式『宗议所』一座以处理祖务三页饼。

建立龙山堂
到光绪甲午年(1894),经历四五十年的堂宇已部分破损朽坏。而且邱氏在槟榔屿已是人丁旺盛,财力雄厚的大族,于是诸董事议决将旧祠宇拆除,聘请当时闽南的能师巧匠,重新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龙山堂。可惜八年心血的伟构刚竣工完成,竟于1901年的辛丑除夕夜,忽遭大火,全座几乎烧毁殆尽。
对于多年苦心经营之建毁一旦,众族人莫不痛心可惜。幸诸董事并不气馁。隔年即1902年再次兴工重建,工事阅四载。两次的建造,费时长达十三年,各耗资十馀万!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龙山堂邱公司,其实就是光绪卅二年(1906)完成的模样。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日军轰炸乔治市,龙山堂邱公司部分波及受损,于战后1958年大事重修一次。
我们可以看到,当龙山堂邱公司成立时,族人已在这英国殖民地复制了中国东南地区的宗族社会与传统。
宗族社会是以祖先崇拜为0钮,聚同姓血缘宗族而居,并有一套宗法家规管理制度,透过族谱化约成的规范。在宗族的社会里,必有崇拜宗族的祠堂。

由于来到槟榔屿的邱氏,包含各房派的宗亲,所以成立的宗族组织就先统合在新江宗派堂号之下。在原乡,祖堂号叫“诒榖堂”,不过槟榔屿的则依大宗称为“龙山堂”。这是为了纪念新江邱氏原自泉郡龙山的曾府,以示不忘本也。王圐圙村
邱公司宗族的结构与族内组织
所谓四大柱或称四大角是由第五到八世基祖的後代所组成,在四大角之下又细分为十三个房头。

四大角是:
(一)岑房、田房、松房,
(二)门房、屿房,
(三)梧房、宅房、井房,
(四)海长,海二,海三,海四,海五(通称海墘角)。
槟榔屿的邱氏除了成立以大祖为首的龙山堂邱公司,在三世祖以下的各房子孙又另组合成立“文山堂”和“敦敬堂”邱公司。
文山堂邱公司自组一大角,内分海长至海五的五房支。海墘角在槟榔屿有组织形态的时间并不晚於诒榖堂。而且早在1878年就已在海墘新路建立的方式的两层楼房的宗祠,比龍山堂还早。

邱氏敦敬堂公司
邱氏敦敬堂公司由松,屿,门,井,梧房即另三大角内的五房所合组,又称五角祖。敦敬堂的祠堂设在社尾街。
敦文堂邱公司
在处理白世和团结族亲方面,族人早在1884年就成立一子组织~敦文堂邱公司,其宗旨乃凡遇其堂友或其入份人逝世出殡时,全体堂友须齐到执绋及囊理丧事,此外也扮演调堂友争执及勉励参与协助邱公司事务之角色。过去会务社址在龙山堂底楼左室。
族谱
族谱是宗族制度的一部分。目的一是“敬宗收族”,二是标榜本家族的荣耀历史,也是作为教化後代的书面产物,使子孙有以明了自己的根源和修身的依据。

邱公司保有的“新江邱曾氏族谱”。记录迁荣公之前的曾氏历代祖先残剑震江湖 ,以及迁荣公之下新江邱氏的子孙後代的来龙去脉,上下近一千年。
这共廿五卷巨册的族谱是同治丁卯年(1867)春天的华尔兹,邱氏宗族以六千七百四十元英银,花四年汇集海内外的族人人力和财力所修簒的。当时槟榔屿邱氏各房派的出资共英银一千七百九十,来自海外尚有印尼三宝陇和菲律宾吕宋两地的捐资。
清朝一般修谱的年限是三世一修。不过邱氏自1867年之後,不论是新垵或槟城龍山堂邱公司皆再没有再修谱。只有零星房派各自编抄的“家族志”或支谱。

辈序诗
辈序诗又称字辈谱,是设定的宗族命名系统。以让後代排辈份荆楚人才网,辩尊卑。邱公司沿用曾氏辈序诗。以圭字为八世入序。它是五言诗体。共有四十个字,那些跟随辈序诗取名的族人,辈份或世序一查就明了。例如邱继圃,属廿一世。至今新江邱氏已繁衍至廿七世。
龙山堂邱公司的演变
两百余年来,新江邱氏从移民海外到组织邱公司,随着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经历相当程度的社会变迁。

从十八世纪末到1850年山地大猩猩,新江族人陆续迁居槟榔屿贸易或从事其他工作,靠同乡宗族关系,互相关照,以及在端午节祭大使爷时聚首而敦睦宗谊。1835年成立了“诒榖堂”早期宗亲会。
1850年至廿世纪初,是宗族性质最强0的时期,除了新来移民,土生第二、三代子孙的产生构成庞大和稳定的人口,十九世纪中族人在大铳巷邱公司四周和海墘一带,聚族而居京乐春水卍解,购地修建祠堂正式成立龙山堂邱公司,祀神祭祖扫墓,编修族谱以及办族学等活动,都强烈显示邱族在英殖民地复制宗族社会活动。

十九世纪中下叶,龙山堂邱公司与其他公司或团体结盟,而族人本身也积极参与或组织多项地缘,神缘团体,发挥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不少邱氏从槟榔屿再往外发展七子之歌简谱,拓展事业到苏门达腊,泰南等地,延伸了邱氏在南洋的经济与政治势力。

进入廿世纪初到战前,龙山堂邱公司就如其他历史性公司,在相当一段时期,与殖民者互动,以及子弟陆续受英文教育后,逐渐出现峇峇化的领导层。在思想上呈现即保守又开放的折衷主义精神。龙山堂建筑就是这类精神的反映。

二十世纪廿年代龙山堂邱公司购买新江园是当时最大项目的投资。公司鼓励外姓人垦植,少数宗族也从龙山堂邱公司内迁到园里发展余艺自杀。日本占领期间,许多族人迁出到郊外避难。战后由于一些生意有成的族亲陆续搬迁出去,换成越来越多外姓人租住在邱公司的房屋。

1955年,龙山堂邱公司注册为社团。1976年改成注册信托团体,由四大柱的组成信理会共同管理和投资公司的财产,这使龙山堂邱公司更像现代的家族公司。虽然不会收费,新生的邱氏迁荣公后裔必需向公后裔必需向公司登记,列入名册才可享受公司的福利。传统族长和族规已不再对一般族人有任何支配力。
今天,邱公司在承续某种程度的宗族文化传统中,正朝向现代宗族适应性发展。

龙山堂邱公司已成为重要的名胜古迹,每天吸引上百的游客前来参观。龙山堂底层已设立邱氏文物馆。未来广场内的廿四间排屋,欲进行策划发展,将进一步改变公司宗族聚落的面貌。龙山堂邱公司大事记年表
1816以“大使爷槟榔屿公银”捐款一百廿元回乡修正顺宫。
1835一百零二位族人筹集五百廿八元,成立诒榖堂。
1850购某商肇业基域现址。
1851将建筑物修葺改造成宗祠,并命名为龙山堂。
1860~1867邱天德为建德堂首领。
1863~1867各房出钱回乡修“新江邱曾氏族谱”。
1867– 槟榔屿暴动十天(3/8~14/8),建德堂(大伯公会)联合红旗党对抗义兴联合白棋党。
1868邱天德被捕,判死刑,不过七年后被释放。
1881与谢,杨公司成立“山魁堂”。
1884成立敦文堂。
1894耗资万元重建“龙山堂”。
1901竣工后大明1639 ,除夕夜遭大火焚毁。
1902再费四年重建龙山堂。
1904已有受英文理事加入。
1906龙山堂落成。
1907创办宗族学堂,名“邱氏两等学堂”,校址先设于龙山堂。
1909成立槟榔屿邱氏自治社。
1910学堂借中华学校部分教室授课。
1914小学迁至海墘新路89,91,93,95号四店屋,正式称为“新江学校”。
1914邱衡国,伦敦大学Gray's Inn. 法科毕业。为第一位在外国大学毕业生。
1917/1919废除原有制度,委任廿四位信理员。
1920向邱天德后裔购山百七十九依格天德园,划十七英亩地为邱氏家冢。
1926龙山堂修缮刷新。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期间,邱公司堂务与新江小学皆停办。
1953在天德园新建新江小学校舍。
1954新江小学收容外姓学生。
1955龙山堂邱公司注册为社团。成立小组,修复龙山堂。
1956兴建海墘新江大厦。
1958新江小学成为国民型华小。
1959龙山堂第一次重修落成志庆。
1965复办族人子弟奖助学金。
1969停办族亲存款部。
1976由槟城龙山堂邱公司注册社团改为注册信托团体(Trustees of Leong San Tong Khoo Kongsi(Penang) Registered)。
1983槟城龙山堂邱公司信理会(注册信托团体)与发林房屋发展机构签署联合发展天德园计划。
1987修葺龙山堂屋顶。
1993拆除天德园新江小学旧校,兴建山层楼新校舍。
1995~1997汇马币两百五十万零吉回中国新垵重建正顺宫。
1996拆除海墘新江大厦,在原址重建十层楼大厦。
1996~1997重修戏台。
1997~1999多元投资于房地产及园丘。
1999建骨灰亭于新江园(天德园)在邱氏家冢旁。
1999~2001第二次重修龙山堂,耗资马币超出四百廿万零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