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萱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冷雨萱毕节这所小学课间操融入“彝族铃铛舞”,民族文化传承后继有人!-云上毕节

冷雨萱毕节这所小学课间操融入“彝族铃铛舞”,民族文化传承后继有人!-云上毕节

冷雨萱昨天(12月21日),
毕节赫章雉街乡中心小学学生
在课间操跳“彝族铃铛舞”。
该校于2015年9月创作一套“彝族铃铛舞”课间操,
将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铃铛舞”融入其中,
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彝族铃铛舞,亦称“跳脚”,彝语称“恳合呗”,意为灵体告别舞,是彝族人民在祭祀场中演跳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
2008年6月7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蹈蕴含着厚重的彝族文化,既具有独特的舞蹈艺术价值,又具有历史、伦理、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此舞在赫章保留着完整形态,尤其以赫章珠市乡最为典型。

铃铛舞连歌载舞,舞者先歌后舞,歌舞相间,舞蹈无音乐伴奏,靠鼓点及舞者摇响手中的铜铃声来统一动作,唢呐只作间隙的吹奏。通过祭祀活动,跳“恳合呗”,唱祭祀礼仪之歌,以尽子孙之孝,祭奠逝者,安慰生者。

原始的彝族“铃铛舞”表现形式雄浑悲壮、豪放粗犷,两队舞者作跃马扬鞭状,相向而来,纵横有序,变幻无常。舞蹈以鼓、铜铃铛为节拍,控制节奏的铃声, 它以协调的叫喝声起舞,用铃声调节动作,有时嘈嘈如急雨,撼人魂魄;有时切切如私语,动人心扉;一个连一个的高难动作,翩若惊鸿,舞如蛟龙。把战场上勇猛威武、彝山汉子的血性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始的彝族铃铛舞仅限男性演跳,而现在由于观念更新,彝家女子也加入其中,使舞蹈更加绚丽多彩,唯独不变的是古朴雄浑的风格,是大气磅礴的感染力。而且场景不限,节日、喜庆、农闲时都可以演跳。

彝族“铃铛舞”不仅是一个民族民间舞蹈,更是一幅史诗般的历史画卷。
彝族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翻山涉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勇斗豺狼虎豹,然后男耕女作,生息繁衍的大迁徙的壮阔画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铃铛舞所表现的内容也产生变化,从单一的丧礼舞蹈演绎出来,现在,“铃铛舞”主要表现传统的生产生活场景,经过艺术化处理,内容健康,风格朴实。
由于彝族有婚嫁、丧葬皆歌舞的习俗,铃铛舞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得以世代相传,并保持着完好的原生状态。
到今天,彝族铃铛舞历经2800余年而不衰。
监制:王应军
编审:秦恒 编辑:李茜
来源:中新社/视觉中国
更多新闻
赞!毕节这名“农民记者”,把家乡故事讲到了央视!
5秒通行!2019年1月1日起,贵州所有高速收费站支持微信支付
总投资1.71亿元,历时6个月!毕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华丽蜕变!
爆料-广告-合作
请添加小编微信【qsmy8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