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萱武侠小说届的泰斗,也是围棋高手-上海真朴儿童围棋教室
冷雨萱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金庸先生算是高手中的高手,不过,他写小说,却并不真的会武功,但是写珍珑棋局,真的是因为懂棋。
试想一下,《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倚天屠龙记》中的何足道、《笑傲江湖》里的黑白子、《碧血剑》中的木桑道长、《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天龙八部》里的段誉、慕容复、黄眉僧、段延庆、无崖子、苏星河、鸠摩智等等,哪一个不是痴迷于围棋。
角色厉害,当然离不开金庸的妙笔生花,而不知棋义,又如何能写出如此精彩的围棋段落呢?事实上,金庸还真是地地道道的超级超级棋迷,下棋是他一生最大的爱好。
江浙一带,素爱下棋,金庸出生在围棋之乡海宁——棋圣范西屏、施定庵也出生在此。
那时候,他祖父与客人弈棋处挂了一副对联:“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虽然不解其意,但书香门第的家学渊源给了金庸早早接触围棋的机会,于是,下棋成了不善交际的他长时间的避风港,“下围棋是他最大的兴趣,无人对弈时甚至自己和自己下棋”。
像不像被囚的周伯通自己与自己搏斗的画面?
深谙棋理的金庸乐于在黑白世界中寻找灵感,体味人生。从家乡辗转多地,后至香港,围棋成了金庸处理琐事之余最大的兴趣爱好。
他最痴迷于棋的时候,也是个人武侠小说最鼎盛的时期,一方面,他办报纸、写社评和小说,另一方面,又不忘和好友对弈,在报上发表一些棋评,抒发自己对围棋以及当代名家圣手的感想。
最著名的两段,一是和香港《文汇报》主笔聂绀弩的对弈。据说两人在报馆楼上杀的天昏地暗,废寝忘食,还订下“君子协定”,谁输了谁就得请客吃腊板鸭。而这第二段则与另一位武侠宗师梁羽生有关。
二人门派不同,早前有些嫌隙,后来竟以棋会友,破除不满,一时传为佳话,二人还曾联合百剑堂主陈凡著《三剑楼随笔》,书中对围棋有诸多点评。
涉猎棋枰60余载,金庸早已是公认的棋痴,因为他除了下棋,还喜欢收藏各种棋子、棋具,广拜名师,广交棋友,以求精进棋艺,日本著名棋手武宫正树、林海峰、大竹英雄等都是他的座上宾,以棋会友这事看起来像高山流水觅知音,实在是君子之交,雅致非凡了。
那么,喜欢下棋的金庸棋力究竟有多高呢?
坊间传闻,因为工作繁忙,金老的棋艺远不如“武艺”,大概是业余四段左右,但凭着一腔热情,以及对高深棋艺的独到见解,金庸的围棋观绝对先于许多人。
在《围棋杂谈》中,他说:
常有人问起我下围棋的种种来。就直接的影响和关系而言,下围棋推理的过程和创作武侠小说的组织、结构是很密切的。推敲之间,变化太大,耗时过久,这种艺术也就渐渐不时兴了。……
但是围棋的训练对我却有另外的启示。其一是‘变’,沈君山先生曾告诉我:目前的电脑还不能处理围棋中所包含的广多变数。这使我想起佛家道家都曾揭示过的:人世之变化多端,周流不居。
其二是‘慢’,这和当前西方文明社会中的人生态度是相冲突的,慢的妙处在于沉思和品味。如果围棋能在西方社会里成为普遍的娱乐,可能会帮助许多人更深刻地体悟人生。
能巧妙地融对弈于小说中,为角色增色,为武功秘籍作注,为全局缜密构思,此般玲珑心思,当真非常人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