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萱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冷雨萱毕国顺赠书:有奖阅读(三)-知青50年

冷雨萱毕国顺赠书:有奖阅读(三)-知青50年

冷雨萱福利!福利!赠书法!赠书!有奖阅读来了!
知青作者毕国顺与你分享《诗忆当年》
【知青50年】公众号独家创意
网络有赠阅读:
书名《诗忆当年》
作者:毕国顺
赠送人:毕国顺
网络支持:【知青50年】
作者赠言:中国史书上,知青这一页绝不能空白!
把知青这段历史告诉后人,是亲历者绝不能推卸的责任!
获赠读者初选入围必填5答题:
1、《诗忆当年》是作者()年至()年撰写的()首诗歌,书中配图约有()幅作者书法。
2、书中哪一幅书法
( )说出了作者出此书的角度。
3、书中作者对"龙”的定义写出自已的16字解释,这16字是( )
4、哪一幅书法是描述作者第一次逛西湖时的激动又急迫心情的()
5、登泰山观日出,作者说看到了两个日出,是()和()。
知青读者:你该行动了!
本帖发帖三天内(截止到本集发帖后第三天的24点,即2018年5月22日24时)请热心读者填答如上5个问题,以给公众号发消息方式发给【知青五十年】。全对者即为初选入围对象。期待你的参与和闯关成功。
公众号【知青50年】将分4次将此书内容全部推出。本集发的是此书第二部分:旅途诗草,和第三部分:复苏前夜。谢谢大家,留意阅读前文和后续。
原标题:《诗忆当年》书评当年一一老知青毕国顺用诗去回忆、用眼去审视、用心去感受40多年前那个时代…
第二部分:旅途诗草
南 游 记一一是此书第二部分。也许是好事该轮到我了,上帝给埋头苦干6年仍在傻干不止的我,一次意想不到的精神馈赠——给了我平生的第一次下江南。这是一次捡来的旅游机会,是当年极左宣传规定赐给我的一次意外偏得:1974年3月初,我陪同《伊春日报》和《伊春电台》记者去杭州外调。三个从未去过北京以南的“土老帽”象饿狼似的扑向了大江南。现在想想都觉得太过份了:一个外调我们竟走了45天,竟顺着采访线索游了5省9市4县,游了一趟泰山,回了一次掖县老家。行程2万多里,游览了无数名胜古迹,领略了大好河山,大开了文化眼界、打开了人生视野、也埋下了将来一定要南下定居的心愿种子,更成为后来敢于力排众议、放弃级别、抛弃49年所有所得,硬闯深圳的决心基因。值得自我表扬的是:当时的文艺青年有记日记的好习惯,每天不管多累多晚都要把当日游绘声绘色地记下来,而且记得极详细,并写下有感而发的评语。回到独立一团,乘游兴未尽,我开始在日记本上重新游一遍,并畅快淋漓地写下34首旧体诗——就算是在人生旅途中刻下第一行“魂下江南”的文化记忆吧!
一路牵春逛西湖1974年3月10日由兵团四战友陪同沿堤游西 湖,第一次见西湖美景,人随景走、心随景跳,越看越美,诗兴大发。
柳摇金丝青草碧,梅花捎来春消息。和风暖暖弄微澜,斜燕穿柳向人啼。白堤桃李苏堤绿,舞柳拂堤沾翠滴。春风那知人心急,一路牵春沿堤去。
终于到人间天堂了!终于到中国最著名的西湖了——我们几乎是扑上去的!四个兵团战友领着三个北大荒“傻子”一路狂逛,心跳加快了、眼睛不够用了、手忙脚乱了!就像入洞房第一眼看到新娘那样,激动得惊慌失措,高兴得手舞足蹈。我尤其对白堤一棵桃一棵柳和苏堤六钓桥的情景和故事背景大感兴趣,于是借兵团战友的方匣子相机,坐在湖边椅上任柳丝拂肩看着西湖——定格,照了江南游第一张照片。走着走着,心里品着“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西湖而名”那段名句,心里那根诗弦早就被这美湖妙景拨动了:“柳摇金丝”“斜燕穿柳”“春风那知人心急,一路牵春沿堤去”都是游湖时见景生情在肚子里激出来的诗句——能不作诗吗?诗城诗湖诗景勾兑出来的肯定是诗人!

这是极难得的江南游第一照,当时穷呀!没有相机。是杭州荒友拿方匣子相机在白堤上拍的:人在西湖柳丝中,笑在43载记忆里。难得呀难得!
我在西湖荡桨,心醉得自以为羽化成仙了,于是乘醉意吟出此诗。
苦攀天下第一山
1974年3月21日下午2时开始登天下第一名山东岳泰山,1545米高、四十里路七千多石阶,向上苦攀四个多小时,一路上阅不尽的奇峰险景,赏不够的云纱雾霭,记下所有的崖刻墨迹,高、险、壮、美是我的直接感受。谁还敢说我有眼不识泰山!我有《苦攀天下第一山》为证。
气吞星斗嵯峨耸,苍然万世东岳雄。自古多少登山客,千笔万墨泰山行。岱宗坊前仰山威,汉柏树下赏枝虬,举足腾云上天阶,飞身勇登步仙境。卧龙槐瞻斗母宫,壶天阁观廻马岭,回首云路蜿蜒去,挥汗暗惊半山中。步天桥畔山川媚,中天门内殿宇宏,凌空初试斩云剑,人间天上拓襟胸。云步桥下景始奇,石累水转酌泉亭,涤虑溪边净征尘,未入云路先听声。东天一柱探身迎,祖龙歇处话雨情,手抚五松涛声起,山低径渺万松亭。百阶天梯万仞峰,一步十险心岂平?拔地呼喊南天门,却疑此身堕梦中。慢捋云纱天街行,自觉飘飘身已轻。日近云低泰山诏,碧霞寺内觅仙踪。登极远眺星万点,拔剑纵歌力无穷。一览无余天下小,至此长叹绝顶峰。
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如此苦攀,现在看也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如此壮行!1545米高、40华里远、下午2点20分开始登山,年轻就有这样的狂妄和气势:力排众劝、毫不犹豫、热血直冲,毅然上路。我是拿着笔记本一边记下崖刻一边小跑着上山的,从山脚到山顶几百个石刻我记得一字不落,就因为它有25亿年高龄,就因为“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天下第一山”,就因为从古至今共有72位皇帝登此山做封禅大典。竖看泰山:群山巍峨、怪石叠峻、松柏葱郁、溪瀑飞泻,20多处寺庙观庵、2500余处碑碣石刻,宛如众星镶缀其中的一幅天然水墨丹青长卷。细品泰山,翻看我那本崖刻笔记:历代皇帝、文人墨客、富贾名流的石刻碑碣,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堪称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天然大博览馆。回想泰山行: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群峰拱岱、峰峦层叠、由低而高、步步登险、越高越险,忽又突兀拔起:一公里长的70度天梯横亘眼前,却又绝无退路,仰望凌空高耸的南天门,只能咬牙死登,虽心惊胆颤、虽大汗淋漓、虽险象环生,也只能高喊着:南天门——我拼了!当一脚踏上南天门门槛,我的心都瘫了…可眼前却是仙雾缥缈的天街,我知道我已经由“人间”进入到“天庭仙界”了——我登上了泰山极顶,我也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我是苦攀四个多小时登上泰山极顶的,第二天看完日出顺西路两个多小时下山。下山后,我惊异地发现:我的一双新布鞋鞋底纹络全部磨平!我的十个脚趾头竟然从尼龙袜里齐刷刷全部窜出!这是我苦攀的证据!这是天下第一山发给我的“毕业证书”——泰山:我毕业了!

我的泰山日出
1974年3月22日晨6时10分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早晨:我在泰山极顶 看到了日出。象征着生命力的泰山日出,给了我生机、勇气、魄力和青春朝气,这是历史的厚赠,我决不会亏待这厚赠。
穿云踏雾登极顶,为就了却平生债。谁知风锁云雾封,疑是痴客也空来。孰使天犁耕青云,撒就漫天缤纷彩,瑞霭祥霞翩翩迎,心声万愿东方白。万松抬首千峰看,一点艳红跳东海,披金挂红冉冉升,呼声震醒观日崖。自古人生千秋度,看日能有几人来?但愿此生借此日,生机活力心永栽。
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早晨,因为我在泰山极顶上看到了最壮美最辉煌的日出。为了迎接这伟大的时刻,我一夜未睡,五点钟天黑黑就摸到了观日峰,紧裹大衣站在拱北石下苦等:只见整个天宇象盖着一床大厚被,黑沉沉的无一丝光亮,难道我和散文家杨朔一样登上泰山却没看到日出?心里默默念叨着:我不是散文家!我不是杨朔!我要看日出!默念中只见:东海尽头露出一线天边,天边在扩大,露出了鱼肚白,但四周全是黑云重雾,这伟大的生命能穿云破雾喷薄而出吗?天却渐渐地淡了、亮了,那床被早被撕成了一绺一条的垄沟云,且被染上了红边镀上了金色,又变成了慢慢向我们走来的火烧云。我知道我极大的运气来了!我轻轻朗诵起张万舒的《日出》:“我穿山踏雾登上泰山峰顶,大海排起百万巨浪,象海底爆炸千声惊雷,你轰轰烈烈地诞生!”突然,火烧云下跳出极红的一点,观日峰上一片欢呼!我看了一下表:6点10分!此时一点红已变成一丝红、一弯红、月牙红,这月牙越来越大、微红、火红,变成半个火球了!大半个火球了!突然火球一下子跳了出来——太阳升起来了!一股极大的幸福感撞击着我:能在泰山极顶看到伟大的日出,这是泰山的厚赠!这是上天的厚待!这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厚遇!我在观日峰20多位观日人群中,看到了在天梯上背着孩子艰难攀登的中年妇女,看到了在中天门休息的62岁、64岁、74岁三位小脚老太太,她们可是苦苦死攀了25个小时才看到日出的呀!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伟大力量!她们让我在看泰山日出的同时又看到了人生的伟大日出!这是我的意外厚得!泰山苦攀四小时和泰山日出一瞬间到底给了我什么?泰山将给我今后的一生带来什么?现在我知道了:我这一生所有的苦斗都盖着泰山的印记!我的血液里从此奔流着泰山的基因!
第三部分:复苏前夜
这是此书第三部分。从1976年1月至1977年1月是中国连续发生许多特大事件的时间段:1976年一月周恩来逝世,七月初朱德逝世,七月末唐山大地震,九月毛泽东逝世,十月粉碎四人帮,中国老百姓在这短短十个月间目不暇接地经历了大悲、大怒、大惊、大愁、大喜,老百姓先是哭干了眼泪、紧接着怒不可遏、然后是惊得目瞪口呆、然后又是哭得肝肠寸断,猛然间却又大喜过望了——这就是中国人那一年的喜怒哀乐史。但十年大劫物极必反!这个民族正蕴育着巨变,整个中国正处于思想大复苏的前夜。作为刚返城的小民我,当然也随着全国人民一起波涛起伏地过感情过山车。这段时间我当然写了一些感情诗,但有几首是我现在一看就脸红的恶心诗、一读就羞愧的歌德诗、甚至一看标题就想撕的极左诗,这些当然不能入选,写的再舍不得也坚决枪毙!于是在这个时段我只勉强选了七首,作为当时真实感情的真实流露,批判着收存下来。
为最敬爱的周总理默哀三分钟 ——写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我,拽住黄河的缰绳,黄河呀,你停一停;我,扯住悲风的衣领,风呀,你也静一静;和我一起呀——为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呀,默哀三分钟。一切都停止了——车轮、马达、时钟,江河、瀑布、流星,八千里长江停下了脚步,五万年昆仑垂下了雪峰,仿佛连整个地球都停止了转动。只有噩耗的闪电,在抽击长空;只有哀乐的剪刀,在撕绞着人的心胸;整个世界呀——此时,都浸入了这无声的哀痛。敬爱的好总理呀,此时——整个世界在向您脱帽致哀,整个历史在向您肃然起敬。兴安翠柏簇拥着您的慈容,泰山苍松象您身旁忠诚的卫兵。东海浪花变成洁白的花圈,安放着一排排一层层;庐山飞瀑化作垂天的挽幛,在微风中轻轻地飘动;满天的愁云象一块巨大的黑纱,包裹住巨大的苍穹;晶莹的雪花飘飘飞落,悄悄的缀嵌在每个人的前胸。我感到呼吸是如此艰难,全身的血液呀,已经发凝,心头象坠上了一块千斤石,决堤的泪水呀,夺眶飞迸。抬望眼呀——无数双泪眼汇成的泪雨呀,正洒进大地的赤胸;哀绝的悲声,直冲上九霄云空;微风也忍不住哀伤呀,呜咽着把哀乐伴送;半杆国旗也忍不住悲怆呀,用旗角拂慰着大地的哀恸。我禁不住大声发问:长空呀!你能容得下这巨大的悲哀?大地呀!你能盛得下这无边的创痛?一秒、二秒、三秒…每一秒中注入多少泪水、祝愿、虔诚,四秒、五秒、六秒…每一个人心里流出多少思念、誓言、忠诚,这漫长的180秒呀,就像您度过的78个春夏秋冬。看!我们的周总理踩着历史的脚印走过来了,从荆天棘地的黑暗,从大夜弥天的寒冬,眉宇间凝聚着几世纪的风云,肩头上托着一个民族的使命。那能忘记呀——旅欧支部的点点星火,南昌起义的第一响枪声,遵义会议上的关键一票,西安事件中的出色调停,重庆曾家岩的不惧虎穴,南京梅园新村的大智大勇。谁能忘记呀——文革浩劫的日日夜夜,日理万机的身身影影,沟通五湖四海的通宵彻夜,操持29个省市的千事万情。鞠躬尽瘁的一颗丹心,死而后己的满腔赤诚。难忘呀——您那漫长而短暂的78个春冬。就像那光芒四射的蜡烛,从顶燃到底——照亮了别人,却燃尽了自己的全部生命。就像那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为了人民的金色收成,默默地拉着犁,一步一步滴下血的鲜红。难忘呀——您那爽朗豪放的大笑,您那高大伟健的身影,您那弹精竭虑、呕心沥血的脚印,您那光明磊落、壮丽光辉的一生。最难忘呀——您和病魔搏斗的惊人毅力,最后一息的深切叮咛,您是唱完了《国际歌》最后一句歌词,才闭上了——眼睛。我们最亲爱的好总理呀!您从黑夜走来,却在清晨离去,留给我们的是一片光明;您从严冬走来,却在今秋离去,留给我们的是遍地收成。而您却一无所求呀!只吐出一个惊人的叮咛:把自己的遗体化成灰烬,将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江河中…您在这片土地上出生,又毫不保留地回到这块土地中。您为这块土地负过伤、流过血,又为她捧出最后的骨灰,献上最后的全部赤诚!长安街的华灯痛苦地睁开眼睛,大会堂的松柏放喉吟鸣,金水桥下的泪水溢出桥岸,英雄碑上的浮雕也痛哭失声。目送着那缓缓离去的灵车吆,风在悲咽呀、雨在捶胸,天地都在呼喊着:总理呀,总理!您今天离开我们,何时再回到人民之中?如果,这时有人说:可以用生命换回您的生命,我一定要报第一名!甚至,我敢说报名的能有八亿,人民的好总理呀,您有八亿个生命!死,可以夺去您的生命,却永远夺不去您的魂灵。死,永远不属于您,您永远是生的象征。您永远是点燃生命的火炬,您永远是吹醒生命的春风。为人民的好总理,默哀三分钟,365天惊心动魄的搏斗呀,才获得这珍贵的三分钟,365次暗暗的虔诚地跪迎呀,才把您接回到人民之中。忍不住大泪滂沱呀,又一次仰视您的慈容:心里装下整个世界的好总理呀,您那颗巨大的心,仍在砰砰跳动,正推动着八亿群英,紧跟着华主席,向1980年进军,向2000年出征!心中唯独没有自己的好总理呀,您——放心吧!您撒遍骨灰的大地上,一定能开放出漫山遍野的杜鹃红。无私地燃烧完自己的好总理呀,在这默哀的最后一秒钟,我还有一句话:我们要用汉白玉、用雨花石、用雪玛瑙,用书天巨笔将——周--恩--来,三个金色大字,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永远远嵌印在我们心中!
(一九七七年一月四日晚起草,五日晚11点30分挥泪定稿)
这是我一生中写得最长的一首诗,是一首自宣自泄的心诗!注意到写作时间了吧?我是赶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前干了一天一夜,用笔蘸着心蘸着情蘸着泪写了改、改了写,158行长诗就这样用泪写出来的。写出来我并没拿出来发表,一是自知人微文轻,二是当时悼周诗作铺天盖地,我也没有在同事间传看,只是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一遍遍地感动自己,感觉到我对的起总理了,对的起自己的崇拜,对的起自己的一颗心,就可以了、就舒坦平复了,就悄悄把它压进了箱底。直到40年后翻出来一看,说句实话,从头读到尾我还是挺感动的。这首长诗肯定代表着当时全体中国老百姓的心愿,应该是写出了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真情实感,虽然诗里尚有文革左的痕迹,但那生动的拟人化描写,那形象恰当的比喻,那大气磅礴的排比,都能紧紧地抓住人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看来我当年的确是倾尽了真情、耗尽了心血,即使是现在看也应算是一首好诗。

敬请期待:《毕国顺赠书:有奖阅读(四)》最后一集,近日发表

关注【知青50年】
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