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萱武侠记(一)-无主斋胡话
冷雨萱
酒
这几天被酒所困,肠胃都扭曲到一起向我控诉。毕竟是年龄不饶人,连着两顿大酒就让人萎靡不堪。我也算有量的,年轻时喝几块钱的劣质高度酒,一斤进肚第二天照样六点起床晨跑,如今却终于被这杯中物降服了。
酒算是最古老的饮品,古今中外喝酒的记录都不少。光看我们祖先的那些酒器,喝酒喝到庙堂之上并且如此繁复,也是举世无双了。自古酒徒不少,载入史册的也多。我想要说的是武侠,史书上不绝于书的大部分是文人如何喝酒,也难怪,谁让他们在喝酒的同时也著书呢。那么与武侠沾边的饮酒记录恐怕就不能求诸正史了,有的也都似是而非,所以就先找多少能和武侠挂上边的吧。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鸿门宴》)。不过这段酒是喝了,武也武了,算不算侠呢?阴谋的味道太浓重,冲淡了武,连酒劲都小了很多。
“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世说新语 任诞》)。这位呢,虽然是武职,本人却是文人,喝高了还要和自己的下级比,估计不是比武功吧,应该是比酒量。这一出侠则侠矣,武又没了。”
元代之前,蒸馏法还未用于酿酒,所以大部分历史中所记载的饮酒,酒精度都不算高。武松连饮十八碗不仅仅是他酒量大,也和酒的度数不高有关。现在酒的种类多了,按宋元之前古法所酿的酒大概就是现在的黄酒,吴越人称之为老酒。这种酒其实后劲极大,尤其是十年以上者,所谓“状元红”、“女儿红”是也。
想象一下,那些大侠们喝着这种绵密醇厚的老酒,马上就要慷慨悲歌,一去不复返,怎么都有点怪。这种场景怎么着也该喝烧刀子、二锅头吧。
我是地道的北方人,祖籍河北渤海蓚,曾祖于道光年间迁到山西,也就是古并州。如今的北方汉人血脉中,大多有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这些消亡了的民族的基因,这大概也是北人多善饮的一个缘故吧。我自己的感受,北方的烈性白酒酒味重,正好在这天寒地冻的冬天喝,陈年高度酒最好是从室外拿进来,直接就喝。冰凉的酒入口,像是凝固的火被血一下点燃,在身体里猛烈燃烧起来。
很久没有喝想喝的酒了,和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喝对的酒。
北齐武成帝高湛想念河南王高孝瑜,写信给他:“吾饮汾清二杯,劝汝邺酌两碗。”八百里之思,遥劝而已。
“季式豪率好酒,又恃举家勋功,不拘检节。与光州刺史李元忠生平游款,在济州夜饮,忆元忠,开城门,令左右乘驿持一壶酒往光州劝元忠。(《北齐书》)”
我思念的朋友,如今我也如我的先祖一样,与你相隔千里,却无法敬你一壶酒了。
“萧峰于三招之间,逼退了当世三大高手,豪气勃发,大声道‘拿酒来!’……萧峰向十八名武士道‘众位兄弟,这位大理段公子,是我的结义兄弟。今日咱们陷身重围之中,寡不敌众,已然势难脱身。……兄弟,你我生死与共,不枉了结义一场,死也罢,活也罢,大家痛痛快快地喝他一场。’”
“段誉为他豪气所激,接过一只皮袋,说道:‘不错,正要和大哥喝一场酒。’”
“少林群僧中突然走出一名灰衣僧人,朗声说道:‘大哥,三弟,你们喝酒,怎么不来叫我?’”
“萧峰……拔开袋上塞子,大饮一口,将皮袋递给虚竹。虚竹胸中热血如沸……提起皮袋便即喝了一口,交给段誉。段誉喝了一口后,交给了一名契丹武士。众武士一起举袋痛饮烈酒。”
大丈夫当如是也!
远方的兄弟,何时能再痛饮一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