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萱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冷雨萱毛泽东照片背后的故事第三期|领袖的劳动情怀-湘潭大学

冷雨萱毛泽东照片背后的故事第三期|领袖的劳动情怀-湘潭大学

冷雨萱
领袖的劳动情怀
——毛泽东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照片的故事
十三陵水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历程,这里已发展成为集防洪、水利发电、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及教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北京市和昌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2008年奥运会铁人三项专项比赛地点。大坝外坡上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用汉白玉石块镶砌于紫色的安山岩护坡上,十分壮观。“十三陵水库”早已闻名遐迩,然而《毛泽东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中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由于各种水利工程与设施严重短缺,农民只能靠天吃饭。新中国建立之初,尤其是1957年全国农业合作化后,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更加凸显了水利设施奇缺与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
中共中央顺应人民的要求,及时做出了《关于今冬明春大规模地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1957年10月,中共北京市委决定首先修建总库容量8200万立方米的十三陵水库。中共中央对修建十三陵水库十分关心。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刚刚结束的5月25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据当年十三陵水库建设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央委员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最初是严格保密的,直到5月25日当天下午2点左右,才由指挥部宣传处处长宣布了这条消息。
当天下午3点左右,当毛泽东等到达十三陵水库施工现场时,立即便被不少眼尖的群众认出,大家惊喜过望,立即欢呼“毛主席来啦”、“毛主席来啦”。顿时工地上掌声如潮、人头攒动,许多人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快步向中央领导人下车的地方围拢过来,大家兴奋地雀跃着“毛主席万岁”。
为详细了解水库建设情况,毛泽东健步来到水库工程指挥部。指挥部是一座临时搭建的普通木板工棚,时值初夏、加上人多,屋内显得有些燥热。不一会儿,毛泽东额上便渗出细汗,白衬衣也被汗水湿透。但毛泽东全然不顾这些,他坐在一张木板钉的凳子上,指着水库沙盘非常关切地询问:“水库大坝的位置、高度如何?蓄水后会不会淹到老百姓的村庄、农田?”逐一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毛泽东欣慰地点了点头。
在这期间,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们拿来纸、笔,热切恳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题词。毛泽东非常高兴地移坐桌前,微笑着抬头询问:“题什么词呢?”在一旁的杨成武说:“就请主席为十三陵水库题词吧”。毛泽东欣然提笔、饱蘸浓墨,在众人的关注下一连写下五六幅苍劲有力的“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然后从中挑了一幅自己感到满意的留给大家,屋内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题字之后,毛泽东不顾天气的炎热,就迅速投入工地的义务劳动之中。
下午5点35分,这是一个难忘的时刻。就在这个时刻里,毛泽东和彭真一起手执铁锨为水库工程铲土。
当毛泽东铲土的时候,在周围聚集上万的人以敬仰的目光仔细看着毛泽东怎样把一锨一锨的土送进柳条筐里。有一位农业合作社的社员流着兴奋的眼泪对记者说:“过去的皇帝剥削了我们的钱,强迫人民在十三陵给他们修陵墓,今天共产党领导我们在十三陵修水库多打粮食改善人民生活!毛主席呀,他老人家那样忙,还来和我们一起修水库,这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鼓舞和力量!”
毛泽东带领中央领导人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的消息轰动了全国。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热情大为高涨,纷纷自带器具自愿参加各种农田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十三陵水库最终仅用5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十三陵水库建成后,有效地控制了洪水灾害,并在发电、灌溉、养鱼综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湘潭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资料来源 / 毛泽东图像数据中心
编辑 / 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