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岂能是“疯城”-丰城君
“物质的富饶并没有给城里人带来精神的富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城市化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全球化时代与中国城市化的共时性特征,以及社会转型期时空压缩的矛盾境遇,形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文化缺失倾向。群众的口袋鼓了起来,内心的精神文明却瘪了下去,城市里钢筋水泥像一具巨大的枷锁张庭瑚,束缚了人们追逐自然的步伐。
01
前段时间从善 定离,玉华山下的荷湖镇杜家村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豆腐文化节,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数千名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在我印象中,丰城这种大型活动不常有,至少在我回来的这大半年里,面向广大群众举办的大型文旅活动就举办了这么一次。
“豆腐文化旅游节,中大新华学院豆腐为媒,文化搭台,旅游唱戏。马来法”
荷湖地处山区,距离丰城市区三十余公里,杜家村山高路陡,开车上去还是“要点桩把子”。我原本以为这样的活动是不会得到市民群众的青睐,可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豆腐节”竟然吸引了数千名游客前来参与,从丰城前往荷湖拖铁线上的车辆络绎不绝,这种场景似乎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
可这还不算什么,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从未塞过车的玉华山居然堵成了一条长龙,上山的道路进行了交通管制,大批车辆滞留在山脚下,乱成一团,甚至连我们采访车一度也被拦停不让上山。这可能是玉华山有史以来头一次来这么多车和人吧,以至于村口的黄狗白狗黑狗们,集体出动,站在路边翘首以望,如同将军一般检阅缓缓前行的车辆孤独战神。
02
活动在杜家村广场上举办,现场搭起了几个简易的帐篷,还设立了做擂茶、打麻糍、磨豆腐等几个体验区,为的是让游客能够零距离动手体验这些活动。这些东西嘛,我打小就知道,在老家丽村家家户户都有做擂茶的手艺,夏天的时候经常是挨家挨户轮流做擂茶,做好了擂茶走家串户一吆喝,附近的邻居都会过来一边拉家常一边喝擂茶。麻糍、豆腐这些也都是农村地区再也普通不过的东西了,城里人会没见过吗?
可接下来的一幕,让我睁目结舌。
在打麻糍体验区,一盆刚出锅的油炸麻糍一端上来,立马被游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走,有些游客为了争抢麻糍,不停地往前挤逸夫楼的来历,试图占据有利位置,以便在下一盆麻糍端上来之前变脸迷情,能够抢夺头筹。那可是刚炸好的麻糍呀,游客们顾不上尚未退却的油温,争先恐后大快朵颐。看到眼前的场景,我一度以为这里的麻糍一定是稀世珍宝,有延年益寿之功效,要不然这里的游客为什么会如此疯狂地迷恋那再普通不过的麻糍?远远地望去,不知道的游客还以为这里是在争抢什么价值连城的瑰宝。
和我一起张大嘴巴的还有杜家村的村民,他们既高兴又惊奇,眼前的场景和他们印象中的城里人似乎不太一样。
“真好吃,从来没吃过。”采访中,一个姑娘顾不上嘴角的绿色液体,和我分享她味蕾上的盛宴。
“你觉得今天这场活动好玩吗?”我问她。
“很好玩啊,从来没见过,有这么多好吃的。”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到。
在豆腐体验区,我也问了一位兴致勃勃体验磨豆腐的男士,“真的很有趣,以前在城里从来没接触过这个东西。”
游客们一边磨豆腐,一边让同伴给自己拍照,摆出美美的姿势,留下这美丽的瞬间。
03
一边是本地村民的不解,“这些不都是乡下地方普普通通的东西吗?这些城里人咋就这么稀罕呢?”
另一边是不辞辛苦、蜂拥而至的游客,“没见过,有趣!”
物质生活的充实,让城里人忘却了身边最质朴的东西。
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钟情于城市建设,目的是为民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面对全球化的国际强势文化的渗透和进入,政府和开发商在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舶来品”面前显得手足无措。政府为追求政绩钟情于“高大上”,开发商们“投其所好”纷纷建设各种异域风情小镇和各种风格的洋建筑。于是官燕栈,城里的房子越来越高,马路越来越宽,各种仿古街不断涌现,可群众还是钟情于乡下,一放假就往农村跑,去乡野,去山村,去品味农家乐趣,去呼吸新鲜空气。自发地“上山下乡”,是这个时代的知识青年的新常态。
物质的富饶并没有给城里人带来精神的富足,城市文化的缺失所带来的是城市文化的破碎和断裂,这些问题都在拷问着城市的建设者,也不禁令人深思,城里人的追求到底是什么?
04
无独有偶,这样的情景同样也在位于梅林镇的中国爱情花卉小镇上演。5月1号劳动节当天,中国爱情花卉小镇迎来了“史上最高峰”游客热潮,游客们的私家车占据了道路两旁,各路小摊贩蜂拥而至占道经营,原来还算宽阔的道路被侵占得只剩下单车道,最终导致了大堵车,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何辅堂。
过往司机纷纷抱怨游客太多导致塞车,“丰城人就是疯,连花都没见过。”确实,目前中国爱情花卉小镇还在建设当中,谈不上“小镇”柳肇铁路,更像是一个大型苗木基地,周边配套基础设施还未完善,像是一个“半成品”。
可就是这个“半成品”竟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这是出乎我的意料。是花卉小镇花太香先驱者11号,把城里的“蜜蜂”都吸引了过来;还是城里的“蜜蜂”无处采蜜抑或无蜜可采,“饥不择食”下无奈只能飞赴梅林去寻找缺失的“精神文明”。
05
每隔一段时间厄舍府的倒塌,互联网都会爆发出一轮“逃离北上广”的呐喊,群体情绪的宣泄就像自带流量的强IP,分分钟借势创造十万+。“逃离”是群体情绪的发泄,更是“漂泊者”心中的暗流。
近期一部热播网剧《北京女子图鉴》又扎了正在前行的你我的心,剧中所展现的北漂生活的各种窘迫瞬间,职场中防不胜防的明枪暗箭让很多北漂人都在心中产生了共鸣。曾经的“北上广”是梦工厂,是年轻一代中国梦的承载人彘图片。然而鹤唳华亭结局,房价高企、日趋恶化的市政建设甚或包括户籍制度带来的生活与发展不公平问题齐良末,正在将中国最优秀最相信梦想的一代驱逐出“北上广”,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大城市病病灶已然形成蜡笔团。
逃离还是死扛?
我的大学同学们给出了答案。
毕业后,我的许多同学都去了北京跟剧组或者是去传媒公司,北京是中国的艺术中心,他们都怀揣着心中的那个“影视梦”,希望能够在北京遇上自己的伯乐。我通过朋友圈了解了他们在北京的状态,和众多“北漂”一样,住昏暗潮湿的地下室,挤很远的地铁去工作。他们说,这就是“逐梦北京”,不吃得苦中苦,怎为人上人呢?他们每一条励志的朋友圈七微,我都给他们点赞。可是好景不长,过年的时候这群小子们回到了家里就再也没回北京了,他们说,都市生活忙盲茫,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没有了奔头,心中“影视梦”轰然倒塌。
06
不禁让人反思,我们拼死喊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努力读书,出人头地来到城市里,成为了乡亲们口中的“城里人”,可是我们真的过得幸福吗?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大城市病”愈演愈烈的当下,我们还在向往城市生活吗?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物质文明不断扩大。即使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里,也要被世俗的文化所带入。具备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时候精神文明却没有跟上,这也是目前社会发展里的一个通病。用官方的话讲,很多人“逃离”城市的最本质的原因是:可支配的人均收入和虚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之间的矛盾不可协调,本地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缺失的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不可协调。
小城市尚如此,大城市可想而知。
几十年前,农民老表带领我们发动了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几十年后,我们仍然需要回到农村去寻找丢失的精神文明。
广阔天地炼红心,扎根农村志不移。拿什么来拯救你,我那无处安身的灵魂。
内容来源川言川语看今朝,丰城君经作者授权发布,原标题为《精神文明缺失的丰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