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富养孩子”不愿生二孩?爸妈们这么说!-荆门网
7月28日电 (张旭)近日一篇观点为“为了富养孩子不愿生二孩”的文章直指普通家庭富养孩子增加了家庭负担,也助长了孩子好吃懒做、奢侈浪费。这些言论引发网友的“怒怼”或“支持”。
有部分网友支持这一观点,认为“富养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对孩子成长不好。”但更多网友认为,现在穷养富养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意思,富养不是说让孩子任意挥霍钱财,而是让孩子学钢琴画画、旅游见世面等。
按大多数人的观点,养娃费用几何?
家住长沙的宋女士有一儿一女,女儿已上小学,儿子还不到一岁。
“儿子刚出生,婴幼儿用品和营养品少不了。女儿上学外加钢琴和绘画课,算上买书和带她出去玩,两个孩子加起来一年大概要花七万元。”
谈到预计到上完大学需要花多少钱的时候,宋女士迟疑了一下,“现在两个孩子每年差不多花掉我一年的收入,将来还有好多年呢,一共花多少,不敢想。”
2005年,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徐安琪曾发布了一份以上海家庭为调研对象的报告指出,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达到25万元。到子女上大学,则达到48万元。除了基本的生活医疗费用,剩下的大头是教育经费。
6月13日,新疆农业大学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身着学士服在校园内拍摄毕业照。刘新 摄
随着时间推移,养娃成本也在水涨船高,养育一个孩子到底要花多少钱?
根据接受采访的家庭,以某中等城市的一个中等家庭为例来算一算:
1. 婴幼儿阶段(0~3岁)
每个月奶粉加尿不湿2000元,加上衣服玩具,3年共计要花9万。
2. 幼儿阶段(3~6岁)
每年公立幼儿园约1万,私立的在3到5万,加上早教2万。3年需要9-21万,不同选择下花费差异较大,更多在12万左右。
3. 童年阶段(6~12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上小学的年级,还得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因此这个阶段教育经费占比比较大。总的费用平均每个月2400元左右,6年总费用大约17万元。
4. 青少年阶段(12~18岁)
初中3年,衣食住行每年2万,课外辅导每年2到3万,每年旅行费用算1万。高中3年衣食住行2万,要是没考上公立高中,民办高中学费一年2万。这个阶段花费大约在24万左右。
5. 大学青年阶段(18~22岁)
大学四年,不留学的话,学费加生活费一年3万左右,一共12万。
以上费用相加共计74万,如果留学则没有上限。
近期,有财经媒体得出了类似结果。其对育儿成本进行估算结果显示,中等水平家庭抚养子女大约需要投入70万,如果投入更高一些则会超过130万。
但在该话题的微博评论区,很多人认为“绝对不止这个数”南通职称网。甚至有网友说“不算不知道,孩子这么花钱,我们都欠父母一个百万富翁!”
资料图:某校外培训机构的课程表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养娃不易,穷养还是富养是个问题
细细算下来,把孩子养育成人代价不菲,孩子几乎成了奢侈品,让很多年轻人直呼“生不起”。
那些已为人父人母的夫妇又怎么看待穷养还是富养的问题?
记者采访了分布在不同城市、从事不同职业的几对父母,问了下面几个问题:怀孕时有没有考虑吃便宜一点的国产奶粉贴身护美?营养品是婴幼儿的必需品吗?婴儿床、婴儿车等有没有想过借别人用过的?简而言之,既然生养孩子花费高昂,能不能省一点钱?
得到的答案非常一致:孩子只有一个,能选好的就选好的。孩子太小,任何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吃的、用的一点都不能省。
可以看出,在婴幼儿阶段,父母们无一例外选择了高投入的富养。
而长大之后应该富养还是穷养?具体该怎么养?不同父母之间的看法和做法就不一样了。
有的父母即使咬着牙也愿意多掏钱,如孩子才艺培训、课余家教等费用。有的甚至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重点学校,不惜把原来房子卖掉,换成条件没那么好的学区房。有的父母则认为,“富养最好有个度,尽量不要太影响生活质量,要保持生活和育儿的平衡。”
某儿童滑步车大赛上宝宝们在家长的鼓励下勇敢前行。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人民日报此前报道,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我国家庭平均收入近50%,教育是其中最主要的支出。
从采访结果来看,教育也是不同家庭之间观念差距最明显的地方。
观点1:不仅要物质富养,也要精神富养
“一般人认为穷养、富养主要在物质上,肯花钱就是富养,花钱没那么多就是穷养。我觉得要想让孩子能健康成长,物质只是基础,精神上的富养才是真正的富养,需家长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平时多沟通,给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对于ta成长的疑惑给予足够的指导。”家住长沙,二胎女儿刚刚一岁的宋女士这样认为。
观点2:别人都在上,自己的孩子不跟上怎么行
“现在的教育号召大家放慢脚步,但别的人一哄而上上各类补习班和特长班,自己的孩子不跟上怎么行呢?”这也代表了很多家长的焦虑和担忧所在。
观点3:教育投资不可急功近利
长期关注教育问题,目前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刘晨颖认为,现在的教育投资,存在很多问题。
“2017年,《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文章流传很广,家长们认为,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就有利。这是传统思想里‘亏啥不能亏孩子’,加上各种教育机构的营销套路等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产生。”
她认为,不重视德育教育,一味地投资知识、技能的教育,并不是对孩子好。加上辅导班价格不菲,挤占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和家长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教育投资不能太过急功近利。
观点4:教育投资不一定体现在过多的辅导班上
山东大学教授俞凡也不赞成过多的“教育投资”晨曦之雾,和妻子商量后给上小学的女儿报了钢琴和绘画两门课。
他说,“很多所谓的教育投资只是商业机构创造出来的概念,价格远远高于其对孩子成长的价值。我个人倾向于把这笔钱花在带孩子出去看看世界长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买点书陪陪孩子,赵雷画一起看一起学习也是很好的教育。太多辅导班会给孩子太大压力,长期来看未必是一种好的选择。”(完)来源于:中国新闻网富养还是穷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是什么决定孩子未来物质能否丰盛?为什么说寒门很难出贵子,三代才能出贵族?真的是父母必须有钱,才能大概率保证孩子未来富有吗?
事实并非由物质决定,而是由心灵决定。一朋友富有而且修养气质很好,兄弟姐妹也都如此。她的童年时代,物质上大家都很贫乏,但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小玩意,从来不对孩子传递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这样的沉重感教育,孩子们一直感觉内心富足流动,所以后来到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各个富有而且有精神追求。
见过几个这样家庭出来的人,出生于中国最贫乏的年代,父母和大家一样接近一贫如洗,但即使半年只能吃一顿肉,也愿意叫上朋友孩子一起快乐分享,孩子们精神气质如贵族一般。后来等政治环境一好转,他们总是能最先找到出路。三代出贵族指的不是必须三代财富才够培养出贵族,而是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转变决战以色列。
所以说,不是贫富而是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未来能否丰盛。很多家长不愿意痛痛快快给孩子买东西,给孩子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多么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等,孩子由此收获到的是匮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
精神分析心理学说,童年亲子关系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通俗点讲,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员,童年父母给孩子潜意识写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未来怎能丰盛流动?带着匮乏感来到社会上,潜意识指挥着自己,也容易处处体验匮乏与沉重。例如不相信自己配得好工作,总是能找到吃力不赚钱的活,即使赚到钱也无法轻松享受,一给自己花钱就觉得愧疚,同时容易过度囤积东西,造成更大浪费。例如曾经总被父母说不要浪费护肤品,自己赚钱后忍不住买大量护肤品,却舍不得用,最后都过期浪费。如果父母经常传递的是:物质攀比可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那么孩子未来很可能收入一般,赚钱上“不思进取”,却又同时物欲难填,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盲目囤积。
一妈妈观察发现,给女儿买的玩具或手工材料,若教育说要爱惜,不要弄坏或浪费,基本上这玩具或材料就被女儿闲置,时间长了不是放坏了就是找不到了,完全违背当初买它们的初衷,造成更大浪费。还有妈妈反馈说,给儿子买了颜料和画笔,教育儿子不要浪费颜料,结果儿子只用画笔画画,不用颜料。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对父母传递的能量非常敏感,父母传递的是制约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这个东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宁愿不碰。
孩子不会用头脑自欺欺人,无论大人认为道理多正确,孩子直接从能量层面感受大人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如果父母持续不断以正确为理由强加各种负能量,孩子最终也就变得如大人一般,活得沉重压抑,制约在所谓的“正确人生道理”中。
有人问,是不是孩子的欲望都要百分百满足?孩子的欲求满足还是不满足,取决于你的能力和意愿。有能力也愿意满足,就轻松愉快的尽情满足,多多益善。没能力或者不愿意满足,就直言相告: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钱。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好孕棉。诚实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很多满足,会知道那是父母的问题,不是自己不配得,未来依然可以通过工作赚取丰富物质生活。
有一次孩子要一样东西,妈妈讲各种不给买的理由拒绝孩子,孩子直接问:“妈妈你为什么见不得我开心?”孩子经常能简单通透的看到本质。父母若对自己内心的匮乏感没有觉察,会无意识地传递给孩子。自己小时候没得到过的快乐顺畅,所以也要跟孩子较劲,让孩子处处拧巴。
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就在他们或是粗暴,或是和蔼地夺走那些让我们愉快的事物时,他们总会不忘附加这样一句: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而这真的是一句带有说服性的辩词,它会在最后使我们也同意毁灭自己。”
不要评判孩子的欲望,讲一堆理由证明孩子不应该提这个要求,甚至自欺欺人说这么做是为孩子好。孩子需要什么,就是需要什么,可能在你眼里那个根本没必要,但在孩子心里就是他想要的。无论买或者不买,请尊重孩子的欲望,你可以不满足,但是不能自以为是去评判。
富养穷养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而跟经济能力关系不大。一些身价千万的父母,去趟香港给孩子带一堆上千块的童装,因为这是父母想要的。而孩子喜欢的贴纸或摇摇车,亚夏却经常跟孩子较劲,给孩子制造匮乏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一些,容易变得欲壑难填,跑车名表攀比着买,也很难弥补童年的匮乏感。然后所有人都会感叹一句:就是父母太溺爱了,造成孩子如此奢侈浪费。溺爱几乎是中国人的万金油标签,孩子出啥问题都往溺爱上贴,典型的中国式浆糊逻辑。那些口口声声富养就会把孩子养成李天一的网友恶魔王座,按照这个逻辑依灵修仙记,岂不是穷养的孩子就要变成马加爵?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众人皆知,人类一个需求层次满足后自然向更高层进阶,这再自然不过的常识,到了自己孩子身上,有些人竟生出“越满足越沉溺越疯狂要求”的妄想,而且以此妄想为理论依据时常跟孩子的需求较劲,看不得孩子顺畅开心。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李晗风,心穷之人一旦拥有权力便容易穷奢极欲舒城中学,刘志军成克杰等著名贪官都回忆说出身穷苦是“思想走偏”的原因之一。
诚意面对孩子需求,不跟孩子较劲的父母,都会发现孩子的心是那么纯净易满足。在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经常有来访者因为孩子的问题找到我们。一个全职妈妈的儿子4岁,内向胆小,见人从不打招呼也不愿意跟人分享零食或者玩具。因为长期限制吃巧克力,儿子对巧克力呈现出成瘾般的痴迷。后来妈妈自省,决定彻底放开限制,去香港买了一旅行箱巧克力。孩子开始不敢相信,问妈妈这些都是给我的吗?妈妈确认说这都是给你的湖边小屋,你想怎么吃怎么吃。结果孩子一路主动跟出租车司机聊天,电梯里见人就招呼,主动分享,单纯快乐得像小麻雀。一箱巧克力,就给孩子带来天堂般的快乐,充沛的能量流动。对孩子来说,快乐不在于价格标签,而是被父母充分的看见和回应。一网友说得好狼厅,如果我能吃2块巧克力,而你愿意给我10块,剩下8块都在说:我爱你。
童年长期的匮乏感,逐渐凝固成内心黑洞,真正欲壑难填的都是成年人的黑洞。成年后的黑洞依然可以通过自我觉察疗愈。若把最恶劣的想象投射给孩子,通过打压孩子欲求转嫁自己的匮乏痛苦,还美其名曰为孩子好,则至少毁三代。
父母在童年满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来在哪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著,有自由去体验更高级的需求层次。安全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将来不会在婚恋中只敢要安全无害的人;物质需要被父母及时肯定回应的孩子,人生追求不会只停留在赚钱层面;一个各方面被充分满足和自由的孩子,自然绽放不可思议绚烂的一生。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哲学家大多出身富贵之家或者有贵族供养。
80年代大家物质条件差不多,但父亲给了我“富养”的感觉:我想要1他愿意给2,绝不会只给0.8。所以我对物质有很好的品味,清晰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成年后人生追求是了悟真相,在地球上尽情扩展生命体验,并深信金钱会应我所需流动,富养给与我醉心精神世界的自由。
父母无论贫富,都可以给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一切最好的东西。那么孩子未来自然会物质丰盛而且不执著奢靡。
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分享给他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请不要再唠叨孩子珍惜花钱,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请不要再倾述养家多辛苦,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为了孩子未来精神和物质的丰盛王承书,请收回我们对待生活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与丰盛传递给下一代。
【奶爸说】
这篇文章,建议大家反复多读读,很多家长常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可以在这篇文中找到根源
关注荆门网微信公众号:jingmen198转发朋友圈 惊喜不断,传播正能量!传递资讯,一个平台影响一座城市,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荆门!荆门网精彩不断,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你喜欢荆门网,请点右上角转发到朋友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好内容,多分享。请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