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萱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你是我的天籁广场舞临场篇(新修订)-精灵宝可梦专题

临场篇(新修订)-精灵宝可梦专题
PM的能力值,那是游戏元素,而玩家的能力,则可以决定对战的风向。一场对战固然充斥着大量的随机要素,但就因为部分要素可以由玩家自己决定,或可以由玩家来掌握卡姆依外传,这样游戏才更好玩。
由玩家决定的要素,就是基础战术所说的,而由玩家掌握的要素,则是进阶战术所说的。很多理论特别扎实的玩家,到了对战时出现种种失误,明明都可以避免的问题却没有做到,这是为什么呢?说客气点,这叫缺乏经验,说准确点,这就叫临场判断能力太差。
全局观
最先要说的问题是全局观,这俨然已经成为了评判PM玩家实力的标准。
在PM对战中,全对战元素的集合体即为全局。小到比赛中决定冠亚军的预判,小到让你决定大针蜂的特性这类近乎无关紧要的选择问题,这些都是全局观的体现。
对对战玩家而言,全局中的元素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孰轻孰重之说。PM对战世代越靠前,全局观越不重要,但随着世代交替,PM总数越来越多,可对战场上的PM,终究还是最多6个,最起码现今的PM对战,早已经不是只要掌握自己熟练的队伍,就可以打赢比赛了。
这里所说的全局观不是大局观,大局观通俗来说,就是指单独一场对战中对现有敌我双方元素判断的能力,在早期PM对战中,大局观比全局观更容易影响对战胜负,而如今,随着PM总数越来越多,大局观的决定性远不如当年那么强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假如你使用过的PM的数量在50个左右,但不可能预测对手会用几种PM,因为你不是对手,”对手”也不可能只有一人。即便知道对手的阵容,也是对战开始后才会知道,偏偏对面队伍中存在你不了解的PM怎么办?
笔者可以拿自己来做个反面教材,过去笔者被对手的鸭嘴宝宝击杀了包含佛烈托斯在内的两个PM,并不是笔者不知道属性克制,而是不知道鸭嘴宝宝的速度种族,事后才知道原来鸭嘴宝宝速度种族有83。鸭嘴宝宝并不是什么有对战价值的PM,可为什么能在对战中击破笔者队伍的成员呢?说到底就是因为笔者当时太无知,不知道其速度种族,总觉得佛烈托斯可以先行一发地震解决鸭嘴宝宝。
掌握全局,建立完整全局观,是任何一个有追求的玩家,都需要做的事。无论是强元素还是弱元素,不了解某个元素,真遇到这个元素的时候,则会在应对时产生犹豫。
全局观,只是临场技术的最基本能力素质,全局观越稀薄的玩家,策应能力就越差,这点是必然的!
玩家熟练度
如果说一个玩家从来不看战术文章,从对战中磨炼自己实力的话,那么肯定是从少部分PM开始练习,随着对战时间越来越长,这个玩家使用的PM才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玩家比较常规的成长过程。
这期间内,玩家水平自然是提高了,但究竟是什么地方提高了呢?在PM对战中,水平本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为什么有些玩家被笔者认为即便玩了两三年实战,还始终跟新手似的?纵使这个人战绩何突出,甚至还拿过比赛的高名次,这些都不顶用,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欠缺必要的熟练度。
PM对战夹杂了很多运气要素,对战中的随机数属于玄学问题,我们不提,但运气问题中,有一种问题是绝对存在的,那就是任何两个选手的队伍,理论上双方玩家都可能出现任意六个PM,克制关系怎么看都是随机的。纵使你组了一个弱点少打击面好的队伍,完全有冠军气势,结果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人家就偏偏用了针对到你的队伍。最气人的是,这个刚让你淘汰的人,你是我的天籁广场舞下回合被比你更弱的一个选手给淘汰掉了。
说了那么多都是幌子,关键一句话,玩家必须抓住运气以外所有对战线索。拥有能够抓住一切对自己有利线索,排除一切对自己不利线索的能力程度,笔者就称之为玩家熟练度。熟练度靠的是细节积累起来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精神力特性的效果很简单,不会产生害怕。五代之前的叉字蝠只有精神力一个特性,相信更多玩家都知道叉字蝠只有这一个特性,但仍然不少玩家在当年会毫无忌惮的对叉字蝠使用击掌奇袭,笔者本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难道有这种经历的人,真的不知道叉字蝠是精神力特性吗?
有些人在经历这种事后,他们的反应是这样的:”哎哟,忘了!”
这样想的玩家,再次遇到这种场合,恐怕还是”哎哟,忘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细节,很多自己明明理解的问题,在临场会出错,这其实就是玩家自己没把细节当回事。
解决这问题的方法很简单,也很好说,但却不好做。这个方法就是自己全PM都用一遍,每个PM的各种细节即便没有记全也不要紧,因为你可以算一笔账,第七世代有价值的PM大概520个左右,如果你全用一遍,那就至少可以掌握至少520个细节。
如果你使用的PM如果仅为主流的话,那么数量大概只有50种,最起码一个PM掌握10种用法才能超过500个细节,而且PM的用法每多一个就越难找出下一个,更别说本质上而言,能打出10种以上战术的也只有耿鬼之流的奇才才能做到。
靠使用全PM来积累自己的细节是一种最笨的办法,但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因为不用求你每个PM的用法都不同风格,就算不同PM有类似用法,也无关紧要,不同种族下的相同战术未必体现出来的是相同结果。
当然,除了笨办法外,还有一些相对简单的方法,只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说起来依旧很简单,那就是看资料。只是,笔者要教大家如何看资料,嗯,你没有看错,是教大家如何看!
看资料也可以积累战术细节量,还是这句话,纵使你不能记住全部,也多少可以记住一部分。
还用叉字蝠来举例,如果你从来没有用过叉字蝠的话,你也可以通过看资料的方式了解到精神力特性。但这样很容易发生以上例子中说过的悲剧,光看过没记住,或者光记住没反应过来。
为了让自己更容易记住,先要模拟一下这个PM的战术,包括配招在内的一切战术细节。比如你就得想,叉字蝠的特性对叉字蝠有什么帮助?如果你能记住叉字蝠开场铺垫辅助的话,自然也可以回想起这个PM特性是精神力,因为精神力特性不会被害怕状态打断,更容易首发施展战术对吧?自然而然的是,你见到对手叉字蝠出场的时候,就明白不应该对其用击掌奇袭,因为他的目的可能就是开场铺垫。你通过了解叉字蝠的战术优势,从而记住了这个PM的特性。
只是,这里还是得说,如果你想要在对战上有一定造诣的话,推荐用笨办法。为什么推荐笨办法呢?如果你目标足够大的话,你终究要把全PM都用一遍的,因为了解全局这个环节你是跳不过的,一个PM至少有6成左右的战术,光靠脑内构思是理解不了的。
同样,如果你在对战中总是怕某个PM,也可以通过使用这个PM的方式来了解其战术缺陷在哪里,当玩家积累的细节越来越多的时候,你无疑成为了真正意义的高手。
战术和逻辑
如何理解”战术”二字,你完全可以拆字理解,理解成对战方法、对战技术就可以了。可能PM对战中,最不需要解释的专有名词,就是战术本身了,连战术是什么都不知道,你还打对战干什么啊?
然而在临场问题中,已经设定好的战术被中断了,靠什么去力挽狂澜呢?靠经验?经验又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词,再追问下去,马上就出问题了,是啊,靠哪一点经验?靠哪方面的经验?
经验在实战中是近乎万能的,在理论上是万万不能拿出来当理由的。因为理论中一旦牵涉经验的话,结论必然是一笔糊涂账,经验本身就可能因人而异,更有对错之分。
“为什么打对战总输啊?”
“那因为经验不够。”
“如何提高经验?”
“多打打。”
坦白说,这类问答在玩家交流中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没营养的问答。
所以笔者在此引入一个概念——逻辑。
“逻辑”这个词比战术难理解多了,这里还是解释一下吧,逻辑的本意代表思维的规律。在对战中,支持所有战术的根本,就是逻辑。逻辑有简单有复杂,有高明有肤浅,甚至有正确有错误。
因为逻辑是构成战术的基本,所以在玩家群中,逻辑和战术经常混为一谈。但在临场对战中,战术能力再高也没意义,你即便可以临时编制战术,也未必有符合你战术的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临时编制战术的能力,本身也是逻辑范畴。
此外要强调的是,对战元素越多,逻辑越杂乱,自然掌握逻辑的难度也就越大。初代对战总共151个PM,自然你能使用的目标和应对的目标都少很多。而到了三代之后,不仅仅是PM数量多了,连对战模式也出现了双打模式。
比起更花哨的战术,双打需要具备的是更强的逻辑感,反倒是一些花哨战术在双打中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在组队时,熟练的人组队很快,而不熟练的人,6个PM得推敲两三个小时。组队快慢有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上一章提到过的的熟练度高低,熟练度高,组队越快,另外一个要素,就是逻辑能力强弱,逻辑能力越强,组队越快。
虽说逻辑是构成战术的基本,但因为当今玩家抄袭现象颇多,他们能抄配招,却抄不来逻辑,这也导致了当今一些主流玩家逻辑能力很差,差到无药可救,甚至差到连逻辑是什么都不理解。
如果说了那么多你还不理解什么是逻辑,举些最简单的例子。
一个PM的配置中,配招明细、队伍明细、道具选择,可以算是战术。
而教你这配招的原理、搭配性、对战中的操作小技巧,这些都是逻辑能力。
在配置中,配招能力、组队能力、技能分析能力,也是逻辑能力。
在对战中,判断能力、预测能力、反针对能力,还是逻辑能力。
战术永远是死的,逻辑才是活的。
俗话说,战术要活用。这话就是典型的战术和逻辑不分的人说出来的,准确说是对战逻辑思维要灵活!
比如第四世代大嘴娃使用铁头+突袭+剑舞+挑衅这一战术很实用,但有些人并不知道这个战术实用在哪里。到了第五世代的时候,劈斩司令的出现,完全可以照搬这样的战术,甚至可以直接取代大嘴娃,为什么可以直接照搬呢?这就是因为这两个PM基本参数和大嘴娃上几乎是雷同的。
到了第六世代,大嘴娃多了超级进化的形态,是否还可以搬运第四世代的战术呢?当然不可以,因为这种战术需要靠威吓特性,同时挑衅技能也是在间接拉长战线,需要携带回复效果的道具更佳。
第六世代的时候,很多玩家把某些PM的用法直接搬运在其超级进化形态上,但笔者可以很负责的说,这种做法绝对是不理智的,因为超级进化形态和原形态的战术在逻辑上本身就有冲突,可以说绝大多数的超级进化形态,都难以沿用进化前战术。
可为什么那么多人直接沿用呢?其实无非就是缺乏逻辑能力,不愿意多思考一个PM的战术。超级进化形态有其独特的一套作战逻辑,毕竟受到了基本规则限制,不可能和原形态一样,即便无需特殊道具的裂空座,也得区分原形态和超级进化形态的作战方法。
使用一个战术没任何难度,抄个配置就可以了。但要掌握一个战术,你必须连同这个战术下的逻辑一并学会,那才能叫掌握。
有些读者看战术文喜欢抄配招,故而笔者有几篇文章对某些读者不太友好。虽说笔者的战术文中配招也是有的,但更重视的是解释这个配招的原理,或者从原理逐层推敲一个战术的配招,因为推敲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逻辑。
这都是在培养读者的逻辑能力,让你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直接想到这种推敲方法,从而自己也有开发战术的能力,用不着每次都来抄别人的用法。
所以看到这里的读者,以后希望你最起码的区分什么是战术,什么是逻辑。那么接下来,我们先说一个临场对战中最基本的逻辑问题——行动预测。
行动预测
行动预测就是顾名思义,预测对面的行动,并加以应对,俗称先读。先读这种说法源自格斗游戏中的说法,相信老读者都已经知道这个梗了,这里就不提了。
行动预测是临场对战中最基本的逻辑问题,从古到今,PM对战中最具备技术的无非就是行动预测,某种意义上来说,行动预测比战术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先读本就是逻辑问题尺蠖效应,比战术更为根源。第二,临场即便可以改变战术,也只能改变几种自己预设的战术(即组好的队),不可能无限制的超出自己预设范围,而行动预测则是无时不刻在发生的事。
行动预测最折腾人的就是,这本身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可能你的想法是对的,但预测的时候反而错了。说俗了,先读就是黑吃黑。
如果你生活中精通人类的行为逻辑的话,也许你对战先读能力超棒,因为对战中体现出玩家的一些反应ahk连发,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行为逻辑。
如何才能先读准确?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研究玩家的行为逻辑,找出规律即可准确度更高。但你肯定会遇到个别想法比较奇特的玩家,所以这种方法只能说是最基本的方法,不能适用于所有。
而最正确的方法是,在你掌握基本行为逻辑的能力之后,懂得对战开局就分析对面的行为,你得观测对方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玩家,不要觉得这是废话,这很重要!而且大多玩家是做不到的。
为什么有些老手遇到新手,在先读上会严重吃瘪呢?就是因为他自己没有掌握对面的行为逻辑,所以过分的先读让自己断送在了新手身上,所以他们只是老手,并不是高手。
高手在对战开始,就已经在判断对手是什么样的人了,他的先读方式和尺度也会根据对手的初盘操作而定下来,并不是根据普遍大数据去选择几率最高的一种,即俗话所说的”靠经验”。在先读问题上,经验就是一把双刃剑。
但问题在于,你近乎不可能遇到所有类型的人,所以你的判断精准度永远会被一些预料外的可能性击破,因此一个高手心中有好几本先读的谱,同一套先读方法,对不同的人肯定是有不一样的效果,你心中掌握的谱越多,对你则越有利。
当然,预测是一个难点,应对是另外一个难点。先知而不能先得的案例在对战中有很多,也是很多动漫要素中的老梗。比如《海贼王》中掌握了见闻色霸气,身体素质也躲不开攻击,再比如《火影忍者》有写轮眼这种强力视觉,身体却跟不上高强的体术,还比如《龙珠》……哦,这漫画从头到底都在说这个梗。
说了那么多闲话,无非就是告诉你,光预测不应对是没用的。而应对对面最基本的问题,就是风险与回报问题。这个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实战中最大的判断问题。
应对方法很依靠想象力,虽然和你组队有关,但有些方法不可能是你预设中存在的想法。新手组队考虑的是,厉害的PM放在一个队伍中。有一定经验的人组队会刻意加上一些防御主流PM的策应战术。这些都是配置阶段做的准备,和临场问题没关系。
而高手,和新手一样。他们不会在乎应对问题,临场问题临场解决,察觉对手有自己队伍弱点的PM时,他会尽可能在对手意识到之前搞死这个PM,即便付出再多的代价也要这么做。
所以突破瓶颈的高手,实力一天比一天强,而那些还在刷分的玩家,会渐渐失去策应能力,因为你总在对付相同的套路康康舞曲简谱,即便队伍不同叶川的夏天,套路却始终如一。
有些很喜欢装高深的玩家称行动预测为博弈。但笔者要说的是,这就是扯淡,因为这个游戏中有太多五五开的事了,可能很多情况下两面选择都没错,你选什么最终还要赌一把。还有可能是两种情况中,情况A占据更多可能,但你偏偏遇到了低概率发生的情况B。难道这些情况都能叫博弈?
PM对战没有那么高端,不可能像围棋一样绝对平衡,你不需要博弈,但需要戒掉赌徒心理,并学会赌徒姿态,这也是我们下面要说的话题。
赌徒心理与赌徒姿态
这里我们引入了两个概念,一个叫赌徒心理,一个叫赌徒姿态。
所谓赌徒心理,只能说是大多赌徒比较具备的心理要素,实际上这种心理不仅仅出现在赌博上。这是贪欲的心理,归根到底两句话可以概括:输了,想要把输掉的赢回来;赢了,还想继续赢下去。
在PM对战中,赌徒心理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尤其是打排位的玩家,大多是因为输了一把之后,想把输掉的分数赢回来,结果越输越起劲,搞得自己很消极。
使用技能的习惯也是如此,当你一次岩崩技能打出对面害怕了,就会很自然而然地再用一次岩崩,当你使用剧毒未能命中的时,可能会不服自己的运气再使用一次,这些绝大多数情况都是赌徒心理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种赌徒心理,也确实是玩排位的玩家具备较多,无非就是积分这样的浮云牵引着你的贪欲,从而在对战临场问题中,也出现了这种赌徒心理。关于这种心理,笔者只能告诫读者你,尽量避免。
虽然你大概一时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这是没有绝对方法的。硬要说方法,那就是笔者现在让读者你知道了这个问题,也许即便不用笔者告诫,你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这点,如何改变只能看自己。
而我们要着重说的是赌徒姿态,赌徒姿态是绝对的正面姿态。
什么叫赌徒姿态呢?我们不妨引入一个游戏中的NPC,来自第五世代BW中的恶系天王——越橘。
角色设定中,他就是一个赌徒。他的每个PM配招中,最多会有一个靠赌运的封锁技,想必在设计这个天王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点。
然而,与设定稍微”相悖”的是,他所用的攻击技能都是命中100的超稳定技能。和他同辈的BW另外三大天王,多多少少会有使用一些高威力低命中的攻击技能,打雷、大字爆炎等技能简直滥用。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对赌徒姿态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其实要点就是一个字——稳。
赌徒姿态无非就是分析战局,决定是否去赌的一种最为稳妥的做法。不得不说,越橘的设定很符合他配招的风格,只是无良的第七世代SM版中,越橘的配招的命中率直线下降,完全脱离年设计配招的用意,甚是可惜啊。
当然,赌徒姿态中的稳,并不是不计成败,赌徒的最终目的肯定是为了赢,所以准确说,赌徒姿态可以理解成以下三点。
稳中求胜。不要把自己投入风险,在平稳的情况赢下来。
乱中求稳。局面被打乱后,要尽可能将局面维持到稳定,无论是处优还是处劣。
败中求乱。在败局几乎将定的场合,选择一种最有可能翻盘的不稳定要素去博一下。
其实能概括的就这三种,为什么全球每年有那么多赌徒被扒光衣服踢出赌场呢?就是因为他充斥着赌徒心理,却没有赌徒姿态。
然而,和赌有关的另外一个因素,或者说最大的因素,那必然是运气了,但这终究不是人能决定的范畴了,这里就不多做解释了。
赌这种现象,在临场交战中的争议是最多的,排除五五开这种选啥都没区别的情况,如果二八开的情况,选择问题成了绝对的焦点。
笔者曾经在二八开的局面中选择了”二”,然后还真输掉了,于是有人诟病笔者意识问题导致失败。但笔者当时的想法并非这个,因为当局笔者处于劣势,选择”八”只是维持劣势,一直耗下去的话,笔者肯定也会失败,与其稳中求败,不如赌一把大的,乱中求胜,所以笔者选择了”二”,只是最后没有赌赢甚是可惜。
总之说个结论吧,优势时应该做到的是不赌!均势时尽量不赌,要赌也是赌大不赌小。倘若战局在稳中偏劣势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赌小不赌大。
PM对战中赌并不需要什么成本,因此有些人豪赌不止,但也有在意成败的人死活不敢和人赌。这两种其实都是临场问题中的缺点,还是这句老话:你必须得明白什么时候该赌,什么时候不该赌。
逻辑变更
逻辑问题是战术的根源问题,然而对战中可能出现一些逻辑变更的可能,逻辑变更未必是自己造成的,也可能是对手的战术造成的。对于变更后的逻辑,过分适应于常规逻辑的玩家,肯定会被变更后的逻辑搞得一头雾水。
可以说一个绝对真实的案例,第四世代首届世界赛,冠军队是一个图图犬引导的戏法空间队。戏法空间改变了出招顺序,自然出招的流程就改变了,预设思路完全就改变了,自然逻辑也改变了,对不适应的玩家而言,这种战术可谓一路碾压,而事实上首届比赛的时候这种战术并不多见,因此可谓打一个赢一个。
操作这种战术的玩家本身肯定已经构思过了逻辑问题,所以他在配置队伍,和实战操作中都有了准备,自然不容易受到逻辑变更后的影响。于是第二年,这样的队伍就广为流传,戏法空间成了这个年代最标准的虐菜技能,众多新手被虐的死去活来却还不知道自己输在哪里,他们唯独的想法仅仅只是:戏法空间好恶心。
实际上用逻辑变更来临场改变战术的案例在中国古代早就有出现过了,虽然不是PM对战中的战术,但想必大家也耳熟能详吧,那就是田忌赛马。
这是小学生的语文课文,当今玩家应该都知道这是个什么典故吧。这其实就是最基本的逻辑变更,明明综合能力更弱的队伍,却在逻辑上战胜了对手,从而赢的了最终的胜利。
可能笔者说到这里,很多读者会跃跃欲试去尝试戏法空间构成的低速队,其实就算你不去试笔者也大致知道结果,用这种队伍去刷个分会很顺利,但肯定会卡在一个分数段的瓶颈上,因为分数段越往上,对手游戏时间就肯定越多,面对逻辑变更的适应性肯定就越好。
当然,改变逻辑的方式,并不是只有一个戏法空间,且戏法空间也仅仅是出招顺序的逻辑问题。除此之外攻击目标的逻辑、蹭饭逻辑、伤害值和树果发动条件等等,这些逻辑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原因产生变更。
中国有各种棋类游戏,高手都是能够算到后面9步之后的事,可这种逻辑也许只是单一一条线的,倘若每一步对面都有两种行动可能的话,那么就好比用一张纸对折9次一样,根本不可能的。洪煦榆
随着回合数的提高,玩家要算的变数更多,以人类的能力,绝对不可能把所有情况算计到,在不考虑运气因素的前提下,很显然能算的越多越远的玩家,对战就越有利。其实这也是人类战胜不了阿尔法狗的最终原因,因为围棋根本没有运气因素……
逻辑变更归根到底只可能引发出两个问题,一种是玩家的适应性,另一种是玩家算计的是否到位。可以肯定的是,玩家计算能力有先天因素,但可以通过后天提高。而玩家的适应性,可以理解成一种习惯,这个不存在任何先天的问题,任何人对陌生的事都会感到困惑,你需要做的,只有不间断的去适应。
通过逻辑变更来打乱对面的适应性是一种典型的欺软怕硬的打法,不要指望长久有效,但如果是在比赛场上,对手确实就不适应变更后的逻辑,玩家也完全有理由这么去针对对手,归根到底,比赛看的只是输赢。
双打对战的基本逻辑
双打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比起单打而言,增加的逻辑元素就是位置和行动次数相关的。
单打中如果先行击杀对手,则直接抹掉了对方当回合的行动周期,而在双打中,当自己有能力先行击杀对方一个目标,却有可能会被对方另一个目标更先行击杀,这也是双打最普遍操作难点。
化解这种方法的办法,就是守住技能。这个技能在单打中无非就是和对面僵持一回合,但双打中的意义更多是逻辑变更!因为这招出招优先度更高,不看速度值,也可以抵消对自己目标的技能,加上上述双打普遍的操作难点,守住成为了双打模式中最为重要的技能。
说到底,双打中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逻辑,就是守住技能和攻击技能的相互比拼,方便后文说明,这里就简称攻守逻辑。
攻守逻辑主要是通过逻辑变更的方式来强制改变对手预想的逻辑,从而在僵持中寻找突破,在困境中寻求翻盘。所以双打比起单打,黑吃黑的程度更严重,如果说单打新老手的战术能力差距十万八千里的话,双打新老手战术能力差距只有一纸之遥。
在双打中,战术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比如历代世界赛冠军,他们战术素质真的很高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逻辑能力是绝对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和世界赛的赛制有关,首先,世界赛是双打,这个理由刚才说了,其次,世界赛是从比赛开始,是不允许更换队伍细节的,也就是说,比赛越到后期,每个选手的队伍配置明细就越清楚,冠军肯定是经历决赛才会产生的,所以赛事越后期,对手的明细就越清晰,决赛几乎就是双方脱光了在对战,相互之间基本都是知根知底,队伍就算被克制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打,这个时候很多预设战术已经不顶用了,那最终肯定得靠逻辑才行啊。
虽然双打逻辑相较于单打更复杂,但双打又是一个比较容易入门的对战模式,任何新手都很容易在双打中获胜找到成就感,为什么呢?就和你用戏法空间一样,变更了逻辑后,你和长期适应单打的玩家的胜率就明显拉开了,即便你自己是刚玩双打也无所谓,拉开了差距后,你就可以获得明显的胜率,也就更自信,兴许有机会从小杂鱼晋升为虾兵蟹将。
但就和戏法空间队的瓶颈一样,双打到了一定程度,你就无法提升了,就是因为你基础不扎实,靠投机取巧获得的胜率才能到这个程度。欲先要从虾兵蟹将晋升为龙王,你必须的多方位提升水平,仅靠逻辑一点已经不足以支持你的优势了。
用守住技能挡住对方的攻击,从而让对面一次行动无效,这看似是很赚的一件事,但在周期问题上而言,你自己也用了一个周期,实际上是不赚不赔,这就是攻守逻辑给你带来的最大错觉。一次精准的守护,绝不可能仅仅是防住了对方一次攻击这么简单。
守住这个技能本身也自带一套技能逻辑在里面,这个逻辑就是:连续使用会更容易失败。
所以,正常玩家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守住这个技能,肯定是间隔使用的。而间隔使用这种规律也是一种逻辑方式,俨然也会被利用到,换言之,你这回合用了守住的话,下回合很容易就被夹击。
当然,我们也知道,守住连续使用只是降低成功率而已,还有有机会成功的,如果夹击的时候,正好对面使用守住成功的话,毫无疑问夹击的一方就亏了,也确实有人敢在对战中连住使用守住,这种双打玩家是大多玩家极度讨厌的,他们的出现让这个游戏越发的刷脸,你运气差点就直接栽倒了。
就是因为这类玩家越来越多,在攻击技和守护中也诞生了一个第三选择,那就是替身。替身这个技能在单打中的作用更偏向于防状态,但在双打中,更偏向于是一次消耗血量的一次性防御手段,且这个防御手段不像守住技能,这是存在延迟性的。
可能有人觉得替身和守住两个技能没有孰优孰劣直说,只是防御方式不同。但请记住,双打中守住肯定比替身好!
替身相较于守住的最大优势并不是延迟的保护手段,而是这招同时也可以应对守住技能使用。没错,当你不确定对方是攻击还是守住的时候,有了替身这样的折中做法,同样还具备延迟防御的作用,肯定更能锦上添花。
当然,这只能说是双打中一个比较普遍且典型的逻辑,实际上还有另外两种主流逻辑,其他的我们也一并介绍一下吧。
攻守逻辑。逻辑元素为攻击技、守住、替身,体现在双打中对攻时的逻辑方式。
夹击逻辑。逻辑元素为夹击、守住、交换,体现在强制抹杀对面的周期的逻辑方式。
支援逻辑。逻辑元素为支援技、攻击技、封锁技,让被支援的目标有效打出更强威力。
这三种逻辑方式,应该是双打中最为基本的的逻辑,如果对战模式是三打的话,还可以加上位置逻辑,鉴于官方打算把三打黑历史给抹掉,我们这里就不多介绍位置逻辑的问题了。
读换法
读换法在笔者很多战术中都是需要用到的,单打对战中出现较多,双打对战出现的机会少些,但更重要。双打本身忌交换,交换很可能只是当炮灰,因此在对方交换的时候交换才是最安全的场合。这种技巧是临场技术中最高级别的技术,不要觉得夸张,只是你还做不到而已。
先来介绍下什么叫读换法,拆字理解,就是先读对面行动,从而策应交换监狱风波,所以简称读换法喀左吧,既然是扯到先读的,那说明读换法是属于行动预测的临场技术。
曾在讲解蹭饭术的时候我们提到过,蹭饭术本就是单打对战中的一项超高难度的技术,但只要懂得在对方换出场的时候,同时也让残血PM出场蹭道具回复,即可慢慢将PM救活,这里用到的技术,就是所谓的读换法。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是象征着万物相生相克的一句话,在对战中遇到当前PM的弱点,就应该避其锋芒,选择能够反压制对方的PM出场。
但这么做的话,绝对不会有底,如果双方相互这么做,总归得有一方血量先行耗尽,很难预测到最终谁先倒下,所以想要跨出这一步,你需要的就是读换法,读换法的掌握,就是实质上减少了你受到的伤害值,毕竟在蹭饭术中,靠读换法都是无伤出场进行少量回复的,能做到这点可见难度多高。
所以说,读换法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能总是去”挡”。
兵来将挡,嗯,将来谁去挡?
水来土掩,嗯?水从天上来怎么办?
虽然原话是带有比喻意义的,但我们得明白,策应来策应去,总归是有个极限的,你能这么想,对手也会这么想。想要从根本上拉开差距的话,就尽量不要去挡,挡意味着要用更多HP,HP终究是有限消耗的。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读换法就是如此。预测对面的出招,你交换出对应的PM来防御,那是无奈之举!但预测到对面要交换PM的时候,自己也选择交换出应对对方即将出场PM的PM,那才是上道。
这话有点拗口威县吧,多读几遍,确保自己理解。
理解之后你再来想想,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对方交换出的PM的目的是压制你,可你先他一步考虑到了这一层,并同时交换出了策应他的PM,岂不是对方连续两回合都处于被动局面吗?
再冷静的人,也抵不过对战中时刻处于被动,因为处于被动则更容易犯错。
行动预测本就是有失败几率的行动,自己的判断力显然不仅仅是凭感觉,也需要有细节行为判断。换言之,处于被动的人,预测更困难。
笔者以前说过,只要让两个人用相同配置的队伍,无论实力原本差距多少,他们的胜负相较于本色队伍,会更接近50%。玩家之间除了队伍差距外,也只有技术和经验差距了,而读换法就属于技术的一部分。
也有人觉得,读换法意义并不大,因为双方都可以拥有的能力,对手既然有可能掌握,也只是让两人胜率更接近50%罢了。
但笔者要指出一点,就是因为双方都可以掌握读换法,且队伍没有明显战术克制关系的话,你如果不掌握的话,遇到掌握读换法的对手,你的胜率只可能无限接近0%,绝不是夸张。
想必有些读者也看过笔者曾经的战报,一场全盘处于劣势的比赛,最终被笔者打翻盘了,靠的仅仅就是读换法吗?错,更大的因素是对手不精通读换法!
可能会有人觉得用精通的打对面不精通的不能说明问题,笔者只能对你说,等你精通了在说这话吧,这时候你自己都会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很荒唐。
PM对战比的是什么?是队伍好坏吗?是配招强弱吗心的奇迹?道具优劣吗?
都不是,因为这些因素对所有玩家而言,都是公平的,就算有差别,也是微乎其微的差别。PM对战比的永远是技术和运气,人无法控制运气,你又懒得练习技术,总打不赢怪谁啊?
没错,两个精通读换法的玩家相互对战的话,这对战场面形似毁天灭地的,因为每回合都在你来我往地交锋,都透露着千丝万缕的思绪交锋,他们互殴一百回合不在话下都市藏娇。
而两个菜鸡互啄的话,这场对战场面形似小学生的流水账作文,那每回合的交锋,看着都容易让人睡着,谁都打不死谁,唯一相同的是,他们也能互啄一百回合以上。
读换法会让你对战回合更长,但绝对不会降低你战报的质量,因为你每一次输出,都是高输出,仅仅你输出的次数实质上并不算太多。
当然,读换法难度很高,真正掌握这种用法的玩家,倒也有那么几个中国玩家会,这里就不一一指明了。
所以这里想说,你真能完全掌握读换法的话,你的实力肯定早就超过普通玩家了,这绝不是夸张。
至于读换法一些细节和技巧,本文内就不提了,读换法内容说到这里,也差不多足够了。因为更多玩了好几年的玩家,都没有听闻过这种说法,尤其是一票自命清高的双打玩家。
既然说到双打玩家,接下来就说一个双打下的临场战术。
支援战术
支援战术,原本就属于双打对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存在,因为这是区别于单打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单打中,一些战斗能力较差的PM可能无法立足于对战场上,于是只能走一些旁门左道去辅助全队。而在双打中,某些PM的特殊支援能力,能让这个PM成为不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支援战术。
支援战术属于辅助职能,或者说支援原本就可以是辅助的本意,但本文所说的支援战术,是双打中对隔壁PM进行直接的战术强化,并不是单打中那种辅助全队的方式。所以采用支援战术的PM,甚至可以完全不采用对攻职能,这种事在单打中几乎是不合理的,但双打中可谓是有理有据。
支援战术是双打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辅助职能,虽说辅助职能是可有可无的,但双打中支援战术的强度高到可以逆转局面。
支援战术主要分两种,即常规支援和战斗支援。简单解释一下,支援战术中有少部分是可以通过输出来辅助的,比如击杀特定目标,这种就叫战斗支援,而其他类型的支援,都叫常规支援。
所以先要确定一点:使用冰冻之风降速度,给队友制造先行机会,属于常规支援;使用分担痛苦削减对面HP,那是属于战斗支援!
如果使用放电攻击对方,并加强自己避雷针特性的队友特攻,即属于常规支援也属于战斗支援,那么我们就叫全能支援?什么说法无所谓,总之支援战术是有可能同时包含两种情况的。但笔者并不推荐!全面的支援方式基本都是双刃剑,不会那么好控制的。
战斗支援重要的就是出招顺序,话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明白了吧,为什么戏法空间很多情况那么令人恶心,就是戏法空间会打乱双打中的战斗支援。
常规夹击也是战斗支援的一种形式,且这个时候自己两个PM都是支援方,也都是被支援方,的极其特殊的情况。
但实战中也存在一些特殊夹击,比如预测对面用守住技能,所以支援方先用佯攻突破守住状态,被支援方再用主力技能突破对面。如果是三打对战中,对手单独PM将接受佯攻外的两次攻击,会形成了三打对战中独有的”绝对夹击”红楼夜话。(即保证每回合必须击倒对手一体PM的夹击方式)。
夹击时如果使用的技能为一个多体技和一个单体技的话,那么使用多体技的PM肯定是支援方,因为在保证夹击的时候,还蹭了隔壁PM的的血量,保证自己不亏。
此外,战斗支援还包括前文举例时所说的一种,利用先行消灭对手直接抹杀对面一个周期的特质来强行封锁对面的行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通过战斗来保护队友,也就是动画主角小智的招牌台词”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御”的真正涵义。
而常规支援在这里反倒显得比较单调,因为很多技能设计出来,就是用于支援的,这些技能主要是变化技,少量攻击技能也会有类似功效。
常规支援其实并不稀奇,只要你用到了这类技能,那么支援就成立了,比如帮助是攻击上的支援,而愤怒之粉则是防御上的支援。然而像帮助这样的技能使用率并不高,因为很多时候一次帮助真不如一次夹击那么痛快,威力也不如夹击更高,但帮助具备优先度,可以让速度低的PM去先行使用,如果使用帮助后,隔壁秒杀了克制自己的PM,那么也等于是在战斗支援了使用保护的PM,等于是这回合做了一次双向支援。
反倒是愤怒之粉这类防御上的支援比较受人青睐,不过说到底还是这样的技能没有代替的方式,自然而然这种常规支援更普遍。也就是因为这个技能采用率越来越高,草系、防尘特性、携带防尘眼镜的PM在双打中越来越多。
看我嘛这个技能出现的比愤怒之粉更早,但因为使用PM本身能力的关系,导致使用率较低,即便使用,更多时候也是用命来保护队友。
支援战术就和火毒、冰菱等战术一样,是一个体体面面的进阶战术,完全可以单独写一篇介绍细致用法,只是再细致的写法,也写不完全罢了。
支援战术有一点共性,这个共性是就是这个战术的共同弱点。没错,当你支援目标被夹击干掉的话,当回合两个行动周期全部没有意义……
所以在实战中,支援战术只能当做彩头去使用,太过于专注这种”羁绊的力量”,会让你双打中被整的很惨。
当然我们得承认,双打中支援战术的形式多,所以使用率还算可以,只是很多战斗支援都以夹击收场,而常规支援,想想真不如夹击一次简单……
支援战术,主要还是体现在常规支援上,尤其是使用变化技的常规支援,这类技能的价值难以替代。
以毽子棉支援暴鲤龙这个最普遍的案例来说,毽子棉可以提供耐久和攻击支援,甚至还能干扰对面的行动,而暴鲤龙通过地震一次击杀两个目标的话,可以发动两次自信过剩特性,这样的结果显然是越打越强。
但如果暴鲤龙出场就被一击十万伏特带走的话,这个战术就被完全破坏了。当回合的战术周期完全损失不算,这个固定搭配队友直接命都没了,紧接着出场的PM能否接受毽子棉的支援,那还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呢。
所以支援战术没那么简单,那些固定支援搭配方法固然很强,但因为支援的目标太过于单一导致这种战术容易脱线。支援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花哨的方式,而是能支援目标的量多量少。
固定支援阵容倘若做不到绝对强大的打击力,那么完全可以认定这种支援方式是不可取的。笔者曾经听闻有玩家研究出了双打中制造结实特性的脱壳忍者,这无非就是通过各种支援方式加强脱壳忍者,这里就不说流程了,归根到底,不说这种支援周期多长,就最终结果,也不过是诞生了一个不会被攻击致死的脱壳忍者而已,这种支援方式可以说只能针对脱壳忍者来用,不具备泛用性,所以这种战术就是不可取的。
之所以这类战术会被认为很厉害,那是因为一种表观的强大蒙蔽了你,而被表观现象蒙蔽的玩家,具备了彻头彻尾的新手心理,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内容。
新手心理
新手心理顾名思义,就是集中在新手身上较多的心理,事实上这种心理所有玩家都可能具备,因为对一个事物过于陌生,从而觉得这个事物每个元素都很高深,这就是新手心理。放在游戏里面,就是每接触一个新元素,都觉得很厉害。如果这么说你还不懂的话,可以说一个更俗的说法:少见多怪。
是的,当你觉得每见一个PM都很厉害的时候,你很可能已经陷入新手心理,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你不了解全局,没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
每次到了新作出现后,全局肯定发生了变化,即便是对战高手,也难免有一些新手心理,因为玩家脑内比较的对象可能只是旧作内的元素。玩家闲暇时间聊天中也会提到某某老PM在新作内加强了之类的话题,但这种加强是相对而言的,和整个全局比起来又如何呢?
例如大葱鸭增加了遗传技能迎头一击,和过去的自己比起来肯定是更强了,但在全局中,大葱鸭依旧是垫底实力的典范。或许在搭配的时候,我们是可以考虑用一些过去没有的战斗方式来充一个PM本身的价值,但这种改变对某些PM的全局地位而言,改变并不大,甚至总体看下来还倒退了。
新手心理最大的特征就是直白,所以思考问题基本都是表面问题,没有内涵。实战中,新手心理会限制玩家自己原有的逻辑能力发挥,有些玩家交手几回合就知道他是个新手,但他能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打了两年对战。
这个玩家或许没有吹牛,但打了两年就不能依旧是个新手嘛?没去深入理解对战的话,终究是一个新手,对战中的逻辑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的想法。
可能有时候更多人比较看重结果,认为赢了是最重要的,但想要赢并不是新手心理,所有玩家都想要赢,只是新手心理的玩家,即便是想要赢都如此直白,所以他们的思维是直线型的,也因此很容易被带节奏,惯性思维相较于老道玩家更严重。
对新手心理问题中,这不能叫惯性思维,更准确的说,那算是惯性认知,他认识一个事物,会去下意识类比先前认识的的那个事物,合理利用可以提高胜率,但完全不考虑这点,就容易反过来被对手打败。
举个例子,比如对手根本不知道一般系对幽灵系无效,对面每次使用一般系技能时,你考虑用幽灵系去防御白德安,但请记住,一场对战中绝对不能过多的利用对手的无知,新手心理是具备惯性认知的,你任何一个行动他都在牢记并学习,所以总用幽灵系去防一般系攻击,最后吃亏的很可能是自己,因为你只能确定他不懂属性克制,不确定他几时会醒悟过来,过于依赖对面的无知,会让自己死的很惨,这也是老手栽在菜鸟手下的基本原因之一。
更何况,新手心理未必只有新手具备,即便是老手,甚至是高手,也会有一些新手心理作祟。在对战中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用的方法要尽可能的多彩多样,制造太过于频繁的相同场景,很容易被对手掌握规律,要掌握这种规律,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和智商,凭借本能的惯性认知就足够了,所以循规蹈矩的老手容易栽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日常战能说明的问题并不多,一些并不好胜的玩家日常战无论是操作还是队伍都会有所保留,你未必看得出全部。所以还有一种场合可以分析出玩家人群的心理,那就是比赛场上。
比赛心理
在比赛中,胜利就是一切,这是最简单的话题,说什么友谊第一都是假的,不拼个你死我活的比赛,就没有坚固的友谊,不用全力去打的比赛,观众连看点都找不到。
而在比赛中,选手的心理非常复杂,这其中就包括那些打着友谊第一口号来的玩家,这种玩家肯定会被轻松淘汰,绝对!
PM比赛选手普遍具备的一种心理就是侥幸心理,觉得自己水平不算特别差,而对战包含一部分运气,兴许自己操作或运气爆发一下,拿个名次玩玩,和别人聊天起来则更有谈资,更有底气。这种想法的玩家肯定是最为普遍的吧?不要否认,相信各种游戏比赛的玩家都抱有这种侥幸心理,这是游戏比赛的特质!
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尝试心理,一些尝试比赛的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接触过比赛!比赛经验很少,甚至没有,相信任何比赛也都有这种选手,没有比赛经验的人,参赛最终可能无法获得名次,但却是比赛中最为棘手的对手蜻蜓特派员,因为他们绝对会全力比赛,纵使自己多不利,也有可能和你死磕到底,玩不过你的时候,就会用主流套路去拉近距离鹿宪洲,战术选择一点求乱的战术,不求提高自己水平,至少也要拉低对面的胜率。
这种人看似是选手中的毒瘤,但却是任何选手都要面对的类型,做不到乱中求稳的选手,也是比赛后骂这类玩家最多的选手,但作为一各真正的PM对战玩家,你必须得有应对这种战术的觉悟和措施!
很遗憾的是,世界上无论大小规模的比赛,参赛选手的参赛原因不可能一样奔象地板,这些选手肯定会拉低比赛的水平,反倒是规模越大的比赛,越容易低水平。
但比赛只要是有轮次淘汰的规则,有质量的对战就越可能出现在靠后的轮次,因为比赛肯定会刷掉大量玩家去成就个别玩家。
可能常规的对战心理在比赛中不再适用,毕竟比赛的目的和玩对战的目的不一定是一样的。有些纯粹是为了在比赛中提高水平的玩家,这类玩家是最难能可贵的,因为他愿意给自己制造压力,而这种压力,也是比赛心理中最正能量的。
无数想提高水平的玩家会被比赛时的压力压垮,包括冠军在内,就没有任何一个有志夺冠的玩家会觉得毫无压力。这种紧张可以让人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实力,也可能被别人一鼓作气打败了,但无论是经历成功还是失败,能感受到这种紧张感的你,已经提高了。
比赛中可以经历你所不能想到的一切,是可以提高玩家技术的,但带着一些奇怪的心态去比赛的话,你进步幅度还不如常规战。参加比赛,就要全力夺冠,不要带有侥幸心理绿丰家园,你的侥幸心理可能成为对战中把柄,被真正的高手拿捏住了,你连翻盘的可能都没有。
要么干脆再侥幸一点,赌高手遇到你之前被别人淘汰了。也确实有这样的玩家因此获得冠军的,这里仍然不点名了。但对于有追求的玩家而言,他们即便拿到了名次,也不会就此止步不前。